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鄉村建設中的具體體現。近幾年來,吉林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快轉變農村生產生活方式,大力推進農業清潔生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大鄉村生態治理的力度,推動吉林鄉村量體裁衣、精耕細作,實現從美麗生態、美麗經濟到美麗生活的躍升。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和基礎設施條件。以全面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3年行動各項任務為重點,實施農村生活垃圾、農村人畜分離、農村污水、農村廁所和農村秸稈等專項整治。協同推進農村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推動展現關東風貌的村莊建設,啟動“百村引領、千村示范、萬村整治”主題示范活動,建設怡情村貌、樂享民心的美麗家園。通村公路總里程超過8萬公里,通村率基本達到*;農村安全飲水工程解決農村居民1000多萬人及農村學校師生70多萬人飲水安全;農村電網改造基本解決農網低壓電“卡脖子”問題;改造農村泥草房76.4萬戶、危房24.8萬戶。
美麗鄉村建設水平不斷提升。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村達到8870個,占全省行政村總數約95%。建立村規民約的村達到7969個,占全省行政村總數的85%。累計創建美麗鄉村389個,創建美麗庭院20萬個,干凈人家50萬戶,打造文化品牌村800個。重點村建設和美麗鄉村創建示范取得顯著成效,安排專項資金1.8億元,支持432個省級重點村基礎設施、社會公益事業和農村環境整治項目建設,支持有條件的鄉村率先建設美麗鄉村,打造一批不同地域、不同類型、不同特點、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年度創建省級美麗鄉村50個左右。
農村社會事業不斷進步。全面提升農村義務教育水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水平較5年前大幅提高。資助152.5萬困難群眾參加醫療保險,供養農村特困人員近11萬人,平均補助水平達到3300元。建設農村社區3090個,建設農村文化小廣場5037個。
推進農業綠色發展。以生態環境良好和資源永續利用為導向,推進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大力推廣培肥改土、水肥一體化、秸稈還田、深耕深松、保護性耕作、黑土地保護等農業技術,保護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保護修復鄉村生態。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強礦產資源開發集中地區特別是重有色金屬礦區地質環境和生態修復,連通河湖水系,推進松花江流域綜合治理和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繼續實施長白山森林生態修復工程,加強向海、莫莫格等重要濕地的保護與修復,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探索生態資源有序利用新路徑,守護吉林生態優勢,建設生活環境整潔優美、生態系統穩定健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鄉村。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