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書記和村干部幫我爭取到危房改造指標,幫我籌錢建起并住進新房子。按照扶貧的標準,今年我就要摘掉‘窮帽’了。”日前,廣西桂林恭城瑤族自治縣栗木鎮五福村的貧困戶田紹忠聊起扶貧,臉上寫滿了興奮。50多歲的他,去年一家三口還住在上世紀80年代的土坯房里,屋小昏暗還漏水,如今一家人搬進新房住得其樂融融,多年的“窮帽”馬上就可以摘了。
像田紹忠這樣即將摘帽的貧困戶在桂林市還有很多。今年以來,桂林市對照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脫貧標準,安排各項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4.61億元,全力打好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村集體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粵桂扶貧協作“五場硬仗”,深入開展信息大核對、問題大整改、項目大推進、就業大推薦、產業大發展等“六大行動”,*落實“七個一批”,推動全市脫貧攻堅工作向高質量發展,廣大貧困群眾獲得實實在在的實惠。截至10月底,全市計劃脫貧摘帽對象“九有一低于”“十一有一低于”“八有一超”等脫貧摘帽指標任務基本達標。
基礎設施建設大提升
“經過這兩年的公路大會戰,我們樂育村和松江村兩個緊鄰的貧困村20戶以上通屯道路基本‘村村通’了。”11月20日,在靈川縣大境瑤族鄉樂育村委會,50多歲的村支書秦宏德看著眼前連綿的群山,露出愉悅的笑容。
樂育村和松江村地處都龐嶺山脈上。2015年以前,除了橫穿而過的洞大公路,幾乎沒有像樣的水泥路。秦宏德說,自從市人大常委會聯系幫扶并派出*書記后,僅2017年就爭取自治區和市縣扶貧資金2000多萬元,為兩個貧困村修了10多條通屯道路;今年又在原先基礎上繼續“加碼”,將通屯道路基本打通。大山村民千百年的通路夢想,一朝成真。
樂育村、松江村基礎設施的落后,是地處桂北山區的桂林市貧困村的縮影,也是桂林市貧困村的“窮根”所在和*短板之一。
針對短板,桂林市將基礎設施建設納入打好脫貧攻堅“五場硬仗”之一,大力實施貧困村道路通暢工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貧困戶危房改造工程,不斷改善貧困地區發展條件。據統計,截至10月30日,桂林市完成貧困村新建和升級屯級道路投資5.17億元,新建或升級硬化貧困村道路1325條,其中1318條已完工,建設里程達1626.5公里;完成3554戶農村危房改造,完工率為77.7%;完成210個貧困村安全飲水工程項目,完工率為75.53%;計劃投資4924萬元建設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等項目,目前已完成投資3755.07萬元,投資完成率為76.26%;完成363個農網升級改造工程,完工率為93%,實現基礎設施建設的大提升。
農村產業發展大提速
“去年我種了2畝辣椒,政府給我發了1000元獎勵資金。像這樣‘自己搞種植、政府發紅包’的事,不僅降低我們種植風險,也大大提升我們種植積極性,脫貧更有信心了。”今年6月,資源縣河口瑤族鄉蔥坪村紅花田村民小組的盧萬進提起當地“以獎代補”扶貧政策,臉上滿是笑容。今年他家的辣椒擴種到4畝,屆時還會有2000元政府“紅包”。
產業是實現可持續脫貧的關鍵。今年以來,桂林市繼續加大產業發展扶持力度,制定了《桂林市2018年產業扶貧工作計劃》《桂林市旅游扶貧以獎代補暫行辦法》,完善了產業扶貧規劃、政策措施,并通過產業發展指導,為貧困村和貧困戶提供急需的產業發展扶持。截至10月底,桂林市新種經濟作物88179.03畝,實施低產改造5801.25畝,養殖家禽74.8564萬羽,養殖家畜47050頭(只),養殖水產366174公斤。
與此同時,桂林市大力扶持發展貧困村集體經濟,市、縣(區)兩級設立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基金,向每個貧困村落實不低于50萬元扶貧資金,并向每個非貧困村(農村社區)落實不低于30萬元的扶持資金,讓農村基層黨組織“有錢辦事”“有錢發展生產”。據統計,今年桂林市已投入超過2億元引導貧困村通過發展光伏、入股企業、發展種養產業、投資門面等形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不僅如此,桂林市以項目實施和資金扶持為支撐,在全市范圍建立53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示范點和40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實訓基地,并舉辦專題培訓班培訓村民合作社負責人8930人次,通過抓好產業示范帶動和人才培養兩大關鍵要素,推動農村集體經濟加快發展。據統計,到今年8月底,全市有424個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3萬元及以上,完成了今年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目標,占貧困村總數的84.97%,其中,164個村的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比去年同期農村集體經濟收入大大提升,推動農村特別是貧困村產業發展大提速。
貧困戶就業大推進
“這次全市扶貧就業大推薦現場招聘大會,給我們村的貧困戶提供很多就業機會,經過和用人單位的現場交流、雙向選擇,多數人達成就業協議。”10月17日是全國“扶貧日”,龍勝各族自治縣偉江鄉布弄村*書記何劉成組織52戶貧困戶參加現場招聘,招聘結果讓大家普遍“蠻滿意”。
當天,桂林市分三地舉辦招聘大會,474家企業提供崗位近2萬個,其中貧困勞動力達成就業意向3206人。
就業是貧困戶實現增收的有效途徑。今年以來,桂林市持續開展就業扶貧大行動,幫助貧困勞動力通過穩定就業,實現可持續脫貧致富。
據市扶貧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桂林市大力實施“千人轉移就業計劃”,開展“千人技能培訓”扶貧大行動,截至10月底,全市貧困勞動力新增轉移就業15705人次,累計培訓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2967人。同時,桂林市全力推進扶貧車間建設,鼓勵農民工創業,促進貧困群眾就地轉移就業。截至10月底,已認定就業扶貧車間20家,帶動就業人數2654人,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人數425人。目前,全市還有20多家企業正在申請認定就業扶貧車間。
“我們還全力推進‘互聯網+扶貧’,讓貧困戶坐在家里就把產品賣到全國各地。”該負責人介紹,桂林市圍繞農村特色產業開發,按照“一縣一品”模式建立產業基地,為電商平臺提供產品保障,并以“黨旗領航·電商扶貧”“七一紅色購物季”“我為家鄉代言”等活動為載體,全力推進電商扶貧。目前,全市農產品電商從業人員15000余人,農產品收購綜合平均價提升15%,3000多戶貧困戶通過電商銷售農產品,人均增收1300多元,實現了農民增收、企業增效、就業增加的階段性目標。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