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序推進,畜禽養殖生產穩定向好,畜牧業結構調整和提質增效邁出堅實步伐,總體是個豐收年。
*是“增”。按農業農村部前10個月的監測數據分析預判,肉蛋奶產量全面增長。專家判斷,全年豬肉產量預計增加0.2%,牛肉基本持平,羊肉增加4.2%,雞肉增加4.5%,牛奶同比增加2.6%,雞蛋同比增加2.2%。在當前畜牧業區域結構和產業鏈結構進行大調整、一些地方養殖場因環保壓力拆遷較多的情況下,畜產品產量沒有滑坡,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抗壓性、抗逆性逐步增強。
第二是“盈”。畜禽養殖效益總體較好,增產的同時又能夠增收,十分難得。預計全年出欄一頭活豬平均實現盈利40元左右。肉牛肉羊肉雞養殖效益較好。蛋雞養殖效益大約能達到每只賺30元,是歷史少有的好年景。生鮮乳價格回升,奶牛養殖困難有所緩解。
第三是“提”。養殖、屠宰規模化水平、生產水平、質量安全水平提升。生豬養殖規模化水平預計可提高到50%,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快于近年來每年2個點的平均水平。規模以上生豬屠宰企業屠宰量預計可提高到72%,比上年提高近3個百分點。其他品種規模化水平也在持續提升。據對養殖場戶生產水平的定點監測,每頭母豬年提供肥豬數增加0.7頭,豬肉產出量同比增加6.2%;奶牛單產達到7.4噸,同比增加9%。畜產品質量安全有保障,抽檢合格率持續保持較高水平。
第四是“調”。飼料行業產品結構和消費趨勢都在調整優化。配合料增加,濃縮飼料和添加劑預混料下降;蛋禽、反芻飼料銷量增加,豬、肉禽、水產飼料下降。這反映了生產端散戶退出和規模化比重提升后飼料產品的發展方向,也反映了居民肉類消費結構正發生改變。
第五是“控”。8月初非洲豬瘟傳入我國后,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發揮牽頭部門作用,會同各有關部門強化關鍵防控措施,堅決拔點、滅源、防擴。目前,全國非洲豬瘟疫情處于點狀散發態勢,沒有出現大面積流行,總體可控。同時,通過深化強制免疫“先打后補”機制試點,探索實施分區防治策略,嚴格活畜從高風險區向低風險區調運等措施,繼續高質量做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芻獸疫等重大動物疫病和布病、包蟲病等主要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全國動物疫情形勢總體平穩。
第六是“減”。深入推進全國遏制動物源細菌耐藥行動計劃和“獸用抗菌藥綜合治理”五年行動。緊緊圍繞打好“產好藥、用好藥、少用藥”三張牌,在全國首批選擇100家規模養殖場啟動實施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試點工作,對試點場進行系統培訓,充分發揮試點場的示范帶動工作。繼續深入推進“科學使用獸用抗菌藥”百千萬接力公益行動。停止喹乙醇、氨苯胂酸、洛克沙胂等3種有風險隱患的產品在食品動物中使用。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