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農業農村變化速度之快、變化程度之深、變化范圍之廣前所未有,尤其是近年來隨著信息化的深入發展,物聯網的廣泛應用,智慧農業也走進了村民的生活,億萬農民見證了農村發展的巨大變化,享受改革開放的成果,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40年前根本想不到,40年前的農業生產完全依靠手工,為了保證土壤有足夠的肥料,農民要收集動物糞便,澆灌土壤,施化肥加快植物生長,即便如此對于土壤質量也是很難準確把握的,經常肥施少了,農作物長不起來,肥施多了,把農作物都燒死了,對于土壤質量,農作物的生長環境,40年前的農民們只能靠經驗摸索。
智慧農業是集新興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和物聯網技術為一體,依托部署在農業生產現場的各種傳感節點,如環境溫濕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圖像等,和無線通信網絡實現農業生產環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預警、智能決策、智能分析、專家在線指導,為農業生產提供*化種植、可視化管理、智能化決策。智慧農業構建的有機肥、土壤改良、農業生產管理微生態,通過部署低功耗的物聯網監測設備,監測大棚氣體、土壤溫濕度、光照、病蟲害等諸多環境因素,實時監控果實狀況,并根據不同作物進行智能化調整,智能控制大棚里面的風機、遮陽板及相關設備,實時調整大棚的溫濕度、光照度等,提高大棚水果、蔬菜質量和產量。
句容的王大爺年近60了,年輕的時候給集體公社種地,后來自己承包土地,進行溫室大棚種植。王大爺感慨道:“改革開放40年,農村變化大啊,我前些年大棚種植,蔬菜種植環境很關鍵,控制不好,幾十畝地血本無歸;近幾年好了,村里面的公社給我們推薦了新技術,通過手機就能知道溫度、濕度、土壤好不好,看看我這些蔬菜長得,都是趕上了好時代啊!”
今年正值改革開放40周年,農業的發展早就摒棄了手工作業,實現了機械化,進而往智能化方向發展,智慧農業的發展都是改革開放結出的碩果。在未來,隨著物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鎮江移動將堅持不懈為農業發展添磚加瓦,真正把科技進步轉化為社會生產力,助力農村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
新聞關鍵字: 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