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多措并舉 我國糧食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圖)
多措并舉 我國糧食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圖)
農業網   時間:2018/12/17 9:29:00  來源:央視網  閱讀數:356

糧食安全

  中國有接近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卻只有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保障糧食安全始終是中國的頭等大事。1978年到2018年,40年間,中國糧食產量從6000多億斤增加到13158億斤,這是世界各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糧食增產奇跡。

  守住糧食安全底線,藏糧于技、藏糧于地,藏糧于對國內外資源的統籌利用中。在改革開放中不斷壯大的中國農業,有了更多的手段保障糧食安全。

  “墾一代”到“墾二代”,北大荒改天換地變“北大倉”。

  于高江是北大荒勝利農場的場長,在中國重要糧食產區北大荒,像于高江這樣的人,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墾二代”。勝利農場一年出產的水稻、玉米和大豆,加起來有40多萬噸,幾乎可以滿足四分之一的中國人*的口糧。在北大荒,這樣的農場有113個。

  改革開放后,土地承包、科技投入、現代農業,提升糧食產量*有效的手段都率先在這里開始探索。如今,北大荒每年出產水稻650萬噸,成為了中國*的米倉、糧倉。

  中國糧食連續增產的背后,是中央政府不斷加強對農業的支持保護,不斷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依靠自己解決了人口大國的吃飯問題,打破了中國不能養活自己的預言。

  “賣糧難”到“敞開收”,糧農有了“定心丸”。

  農場里的秋收戰役如火如荼,幾十公里外的中儲糧建三江直屬庫,收糧戰役也如期打響。2005年,中央*啟動糧食*收購價執行預案,全國各地的國家糧倉敞開庫容收購糧食。一個多月的收糧季,糧庫晝夜收糧。糧農們還沒離開糧庫,銀行卡里就已經收到了少則十幾萬、多則幾十萬的賣糧款。

  這些國家糧倉就是糧農的“定心丸”,糧農賣出的糧食,被存放在這些運用了高科技控溫技術的糧倉里。

  2016年開始,國家逐步把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的收購環節推向市場,統購統銷的糧食政策在發揮了重要歷史作用后,漸漸退出歷史舞臺,糧食全面市場化收購勢不可擋。

  科技強農,中國農業從“靠天吃飯”進入“知天而作”。

  一個數據科學家,一個人工智能科學家,一個高端農業管理者,他們立志要成為改變中國農業的人。把衛星遙感、人工智能應用在農業生產中,通過衛星影像的呈現,經過不斷被創造和優化出來的電腦程序、大數據的收集,一個個兼有氣象信息、地塊面積、作物長勢、種植結構分布、生產信息匯總等全面反映實時農業狀況的平臺被創立出來。這些數據,為農業擺脫“看天吃飯”提供了全新的手段。

  幾千年來,中國農業未曾擺脫“看天吃飯”的生產格局。隨著科技的發展,土地上疊加了前所未見的現代資源,“靠天吃飯”的中國農業開始進入“知天而作”的信息時代。

  海上糧倉,支撐中國糧食安全的堅強側翼。

  40年來,中國人早已不滿足于只用糧食填飽肚子,肉禽蛋奶、水果蔬菜、水產品都成為了新時代的“新食糧”。

  從1989年起,中國水產品總產量連續19年位居世界首位,養殖產量占到全球養殖產量的70%。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統籌海洋漁業資源開發,科學布局近遠海養殖和遠洋漁業”的發展戰略,被明確提上改革日程。

  周長400米,由172根鋼索固定在海底,可抵御12級臺風,養殖水體16萬立方米,每年養殖商品魚4500-5000噸,可以滿足9萬人一年的水產品供應。這是一個海洋漁業養殖的“巨無霸”!

  如今,在中國遼闊的海洋上,一個又一個海上糧倉被建立起來,成為支撐中國糧食安全的堅強側翼。

  改革開放40年,不僅讓富裕起來的中國人不斷升級自己的食譜,同時也改變了中國農業的內部和外部環境。中國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巨大貢獻,得到了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高度肯定。

  今天的中國糧食安全戰略,在保障主糧產量的同時,也兼顧更廣闊的農產品供給側結構改革;在嚴守耕地數量的同時,也重視提升糧食生產的綜合能力;在立足國內資源的同時,也在統籌國內外資源中增加糧食保障系數。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wyw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