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冬天格外冷。對于甘肅蘭州山區農民來說,這是一年中*舒坦的時候,忙碌了一年的農民早早進入了冬歇期。在永登縣龍泉寺鎮大澇池村子山農民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內,記者見到的卻是一片繁忙的景象:養殖快一年的特色東山驢即將出欄,從內蒙引進的新興肉驢也陸續入圈。而永登縣城內以“驢肉坊”商標為主的特色火鍋在這個冬季迅速走紅,也讓已經甩掉窮帽子的山區農民真正看到了產業發展的希望。在我們去大澇池村采訪前,龍泉寺鎮黨委書記陳光華說:“山區振興任重道遠,脫貧不是目標,有了產業作依托的農村和農民才能衣食無憂,才能穩步發展。大澇池村的特色養殖產業,為解決山區村后續發展蹚開了一條新路子。”
讓山區農民端上一個旱澇保收的金飯碗
甘肅蘭州永登縣龍泉寺鎮大澇池村是典型的山區村,多年來一直以傳統農業為主,產業發展基礎薄弱。和蘭州市大多數山區村一樣,已經實現脫貧目標的農村和農民幾乎面臨著同樣的困惑:沒有穩定增收的平臺,缺少有后勁的產業基礎。從前期市場考察到*后成規模養殖,對于大澇池村黨支部書記唐立棟來說,這一年多的經歷就像坐過山車一樣起伏不定。“投資大周期長,市場風險也大,再加上永登山區農民從來沒有規?;B驢的先例,從開始引進*批驢崽開始,幾乎沒有睡過一個好覺。”唐立棟說。今年49歲的唐立棟是龍泉寺鎮小有名氣的致富能人,沉穩干練,年輕時出外闖蕩,一手拉面絕活讓他成功崛起了致富路上的*桶金?;卮搴?,有先后流轉土地種植蒜苗、種飼草,雖有小波折,但收入總是穩穩地,小日子過得很充盈。這位村民眼中的“能人”,在妻子看起來卻是個很不安分的人。“成立合作社,吸納村民入股。一方面是為了大家都有個穩定致富的渠道,一方面也是讓自己的事業有個更高的發展目標。為了養驢,把這些年所有的家當都搭進去了,家里人難免有些怨言。”唐立棟說截至目前養殖場投入已經超過600多萬元了,資金壓力、市場風險還有種種未知的難題一下子擺在了這個當家人的面前。
隨著*批肉驢的出欄,資金開始回籠,再加上當地政府部門在產業發展上的傾斜扶持,唐立棟和大澇池村的專業合作社迎來了春天。說起投資發展肉驢產業的初衷,唐立棟說*主要的考慮就是“培育一個極有特色又有發展潛力的長效產業,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優勢,讓山區農民端上一個旱澇保收的金飯碗”。作為一個基層黨支部書記,唐立棟說:“通過特色產業的引導和專業合作社的龍頭帶動,*終讓農民共同富裕起來。”
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對于貧困農民來說,能夠見到真金白銀才算是嘗到了產業發展的甜頭。大澇池村民劉維昌是村里的建檔立卡戶,因為家庭情況特殊,無法外出務工,這一年在農閑時候就在合作社干活,年底前一下子領到了近2萬元的工資,他說像這樣既照顧了家里不耽擱自家的農活、又能就近打工是“天大的好事”。對于大澇池村的大多數村民來說,他們也是一方面當長工在自家地里干活,一方面又當地主,每年穩穩收著土地流轉金和合作社的分紅。通過土地流轉入股、發展飼草產業、就近務工等方式,已經成為當地村民提高收入的主渠道了。2018年初,在鎮上的支持下,又引進蠶豆制種定點農業,進一步拓寬了農民發展的空間。村主任童繼玉說:“村集體、村民和經營主體商定了股值和股份比例,村集體經濟每年有了7.2萬元固定分紅。我們將這些錢的60%用于村上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益事業,30%用于村民的二次分紅,10%分發給貧困戶。這樣一來,如果是入股的貧困戶,那么他將有每畝500元的分紅,村集體二次分紅每畝21.6元,再加上村集體分發給貧困戶每人266元,一下子就提高了不少收入。”
村干部領頭干,老百姓就放心,他們的收入也就有了保障。唐立棟告訴記者,2018年,僅入股村民分紅總額就有70多萬元,通過產業發展,越來越多的困難戶找到了致富門道。“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剛開始發展合作社時,一些人思想上有顧慮,既想干,又缺少門路、資金、技術和信心。在這一年多時間里,鄉村干部進村入戶,做了大量的工作。農民的思想顧慮沒有了,發展的愿望就會越來越強烈。”
要真正把特色做大做強
產業有了,發展目標也有了,隨著農村“三變”改革的強力推進,對于大澇池村來說,發展才剛剛邁出了*步。“既然要發展特色產業,就必須在特色上下功夫,想辦法,不搞脆弱產業、不搞一陣風,要真正把特色做大做強。”龍泉寺鎮黨委書記陳光華說山區的產業發展潛力大,市場前景也好,但也需要科學、符合市場規律的嚴格管理。記者在大澇池村采訪時,無論是村干部還是合作社負責人對此都有著清醒的認識。唐立棟告訴記者,明年除了擴大養殖場的規模外,不要在產品深加工方面多做文章。“產業規模擴大了,會讓更多的農戶參與進來,也會帶動更多的農戶脫貧致富。建一條標準化的肉驢屠宰、加工生產線,做好產品的精細化品種,延長產業鏈。同時全力推進鄉村電商產業,不斷完善驢肉坊商標的保護工作,讓我們的東山驢系列產品走得更遠。”展望前景,唐立棟信心滿滿。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