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位于吉林省的中央儲備糧榆樹直屬庫有限公司,記者親身感受了“大國糧倉”的劃時代變遷,見證了這些糧食人為守好國人飯碗,保障糧食安全而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精細化管理告別“人情糧”
沒有了人工扦樣驗等驗水,自動扦樣機“扦檢分離”公信力更強。在榆樹直屬庫大門口,自動扦樣機隨機扦取樣品后,隨即自動傳送到檢驗室,幾分鐘后,檢驗結果就會公布在顯示屏上。
“檢驗室屏蔽手機信號,檢測員無法與外界溝通,杜絕了檢驗過程中的人為干預。”榆樹直屬庫倉儲保管科科長孟慶濤說,檢測員和賣糧人沒有絲毫接觸,有效杜絕了“人情糧”,充分保證了檢測結果的公平公正,也得到越來越多老百姓的支持和信任。
據了解,中儲糧榆樹直屬庫在糧食扦樣檢測環節的公開公正,在周邊村落有口皆碑,已經成為金字招牌。一些農民說,中儲糧的檢測對糧不對人,大家都信得過,有的時候賣糧即使距離稍微遠點,也還是愿意拉到中儲糧的直屬庫來。
“一卡通”系統的應用,極大提高了糧食收購工作效率。在榆樹直屬庫記者看到,這里有一站式服務中心,從入門登記到扦取樣品,從封閉檢驗到計量毛重,從收貨監卸到計量皮重,再到收購結算、資金統一支付,所有流程都實現了自動化、標準化、一體化。
榆樹直屬庫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姜玉升說,糧食收購“一卡通”管理系統,實現了多環節、多層級的信息互聯互通,達到了“糧庫管糧要像銀行管錢一樣管理”,徹底改變了傳統粗放的糧食收購管理方式,實現了收購流程管理的規范化、標準化。
新型儲糧科技“保糧安”
糧情檢測、機械通風、環流熏蒸、谷物冷卻……在中儲糧榆樹直屬庫,一項項新型儲糧科技讓記者眼花繚亂,這里的糧食存儲不僅能有效控溫、控濕,同時兼顧綠色、節能、環保理念,讓鼠害、蟲害徹底失去生存的條件,讓每一粒糧食都能自由呼吸。
“冬季在糧堆內積蓄冷資源,在高溫季節利用倉內安裝的配套環流設備,通過倉內管道、糧堆和通風籠運行來循環均勻糧溫。即使在炎熱的夏季,倉內溫度也控制在15攝氏度以下。”在榆樹直屬庫一個平房倉內,副總經理王顯復說,內環流控溫技術的應用,改變了過去以人工處理糧情為主的管理模式,轉為以設備自動控制為主,全年糧食均實現低溫、準低溫儲藏,并保持糧食的品質新鮮,真正實現了綠色儲糧、生態儲糧。據了解,目前中儲糧吉林分公司應用內環流控溫儲糧技術已基本實現中央儲備糧全覆蓋。
智能儲糧技術,對傳統的通風、氣調和烘干技術進行智能化改造,為儲糧設備安上“智慧大腦”,節約成本、減少損耗、降低勞動強度的效果明顯。王顯復說,智能通風技術可以根據倉內外溫度、濕度變化情況,自動選擇*時機啟動風機進行通風作業。通過采用智能通風系統技術,實現有效采集糧情測控系統中糧情數據,利用專家的知識和經驗建立數學模型,根據不同通風目的,準確判斷通風條件,捕捉*時機,遠程控制糧倉通風設備和糧倉門窗的開啟,進行智能化通風,避免低效通風、無效通風、過度通風和有害通風現象的發生。
智能化管控破解糧庫“信息孤島”難題
“在集團公司、分公司,不用出門、不用打招呼,24小時隨時看到直屬庫的倉內、倉外實況,包括安全生產方面有沒有隱患,都一目了然。”姜玉升說,智能化糧庫采用的高清攝像頭放大23倍的效果,一只螞蟻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據了解,中儲糧智能化糧庫在線監測平臺主要具備“糧情在線監測”“安全防護在線監測”“糧食數量監測”“系統管理”四大功能。一是糧情在線監測。通過儲糧倉房內溫濕度傳感器,將獲取的數據回傳到數據中心,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可以實現對糧情變化趨勢進行智能預測和預警,輔助保管員采取科學的保糧措施;二是安全防護在線監測。吉林分公司轄區4000余個高清攝像頭覆蓋了每個庫區大門、制高點、檢斤室、倉房四周等關鍵部位,在分公司監控室,可以實現對直屬庫庫容庫貌、生產作業及治安監控情況的實時監測;三是數量監測。通過高清攝像頭每天定時定點拍照比對,察看倉內糧食數量變化,有效防范擅自動用等違規操作,確保糧食數量真實;四是系統管理。每月自動計算直屬庫攝像頭在線率,對直屬庫監控設備管理情況進行考核。
姜玉升說,從直屬庫層面看,智能化糧庫系統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原來困擾多年的“信息孤島”問題也得到解決,大平臺可視化操作實現了數據的橫向對比、縱向分析,實現了數據傳遞及核對的有效性和實時性。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