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堅守本源 農業銀行深耕“三農”經濟(圖)
堅守本源 農業銀行深耕“三農”經濟(圖)
農業網   時間:2018/12/19 9:17: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閱讀數:354

三農

  農業、農村、農民,被廣泛簡稱為“三農”,是國之大事,民之根本。對傳統農業大國——中國而言,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點在農村,關鍵在農民,基礎在農業,而難點在城鄉發展一體化。不夸張地說,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

  為了破解“三農”發展這道“大題”,農業銀行以面向“三農”為使命,自1979年恢復成立至今,始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賦予的“支農”定位和職責,積極適應不同時期的“三農”經濟特點,勇于創新、銳意進取;始終肩負涉農金融服務“國家隊”和“主力軍”的歷史重任,持續探尋破解這道“大題”的有效路徑,在竭力服務中國改革發展大局,尤其是推動波瀾壯闊的“三農”經濟改革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沐春風 助力農村商品生產

  “恢復中國農業銀行,大力發展農村信貸事業。”1978年12月,《中共中央關于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提出上述要求。

  沐浴著改革春風,1979年,農業銀行恢復成立。根據《關于恢復中國農業銀行的通知》要求,當時農業銀行的主要任務是:統一管理支農資金,集中辦理農村信貸,領導農村信用社,發展農村金融事業,為更好地發展農村生產和實現四個現代化服務。就在這一年初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漸次推行。

  改革的春風也吹到了有“苦瘠甲天下”之稱的甘肅定西。1980年,高中畢業的定西安定區香泉回族鎮陳家山村村民馬龍挑起了維持一家生計的重擔。和眾多農民一樣,他也面臨缺乏資金的問題。就在這時,農業銀行定西分行為他發放了貸款,幫助他從事牛羊養殖和販運。“此后,無論是發展家庭種植養殖,還是開小商店、辦農機門市部、搞長途販運、從事農產品加工,農行都積極支持我。”馬龍回憶說。

  20世紀80年代,農業銀行確立了“因地制宜支持商品生產、講求經濟效益、活躍農村經濟”的農村金融指導思想,對我國農村金融工作產生了深遠影響。農業銀行全力支持國家商品糧基地建設,因地制宜扶持農、林、牧、漁和農村工、商、運輸、服務業全面發展。在這一時期,農業銀行98%以上的貸款都投向了農村。

  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為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和滿足鄉村工業發展資金需求,農業銀行將每年涉農信貸計劃的60%用于支持供銷社、農副產品收購和鄉鎮企業發展,對促進農村工業化發展、增加農民就業起到了積極作用。

  推改革 轉“商行”不轉支農方向

  20世紀90年代中期,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國家啟動了國有銀行商業化綜合改革。1993年12月,《關于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頒布,要求國家各專業銀行盡快轉換職能,建立現代商業銀行運行機制,把國家專業銀行辦成真正的國有商業銀行。1994年,國家組建農業發展銀行,將涉農政策性金融業務從農業銀行分離出來,開啟了農業銀行由國家專業銀行向商業銀行轉軌的歷程。1996年,農村信用社與農業銀行脫鉤,農業銀行商業銀行體系架構基本確立。

  “向商業銀行轉軌,不能轉支農方向。”農業銀行曾屢次強調:“不論是過去、現在還是今后較長的一個時期,都要把支農作為國家賦予農業銀行的一項重要任務抓緊抓好,不能有絲毫的懈怠和貽誤。”在轉軌進程中,農業銀行始終與農村經濟同呼吸、共命運,為農村商品生產、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推行、農業產業化發展、農民脫貧致富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充分發揮了服務“三農”主力銀行的作用。

  這一時期,農業銀行確定了“積極鞏固、調整和提高農村業務,大力拓展大城市業務,重點發展中小城市業務”的經營戰略,建立大型商業銀行城鄉并舉、綜合經營的優勢,通過“以東帶西、以城補鄉”模式,進一步加大服務“三農”力度。以推動農村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提高支農資金使用效益為目標,以支持農業產業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特色資源開發和農村電網改造等為重點,進一步增加信貸投放。

  在農業銀行鼎力支持下,一些昔日的家庭作坊已發展為今天的大企業,曾經的種植戶已經發展為現在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像義烏中國小商品市場、萬向集團、波司登羽絨服公司等聞名海內外的企業和項目,在其創立之初獲得的*筆貸款都是由農業銀行發放的。

  抓重點 更好履行新時代新使命

  順應改革開放新形勢,200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對農村金融改革發展做出明確部署,提出農業銀行按照“面向‘三農’、整體改制、商業運作、擇機上市”的總體原則進行股份制改革,進一步增強服務“三農”實力。2010年7月,農業銀行成功在A股、H股同步上市。在這一時期,農業銀行依然積極適應農業農村發展新形勢,持續做好服務“三農”工作,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

  邁進新時代,黨中央對農業農村改革發展做出了新部署。農業銀行積極貫徹落實服務“三農”新要求,把握“大三農”“新三農”“特色三農”發展趨勢和特征,不斷加大對“三區三園一體”、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型城鎮化、鄉村旅游、農村物流等領域的支持力度。截至2017年末,農業銀行縣域貸款余額達3.57萬億元,五年來新增1.52萬億元,增幅達74.1%;涉農貸款余額達3.08萬億元,五年來新增1.17萬億元,增幅61.3%。

  進入新的歷史時期,農業銀行以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為扶貧重點區域,竭力為貧困地區發展、貧困戶增收脫貧提供金融服務,創新推出“政府增信+銀政共管”、特色產業帶動、光伏帶動等十大扶貧模式,扎實開展金融*扶貧、深度貧困地區金融扶貧和定點扶貧工作。

  順應農業農村移動互聯時代發展新趨勢,農業銀行把互聯網金融服務“三農”作為全行“一號工程”,自主研發上線“惠農e通”平臺,融合“惠農e貸”網絡融資、“惠農e付”支付結算、“惠農e商”農村電商三大功能,努力讓廣大農民享受到更加方便快捷的現代金融服務。截至2017年末,農業銀行已有31家一級分行開辦“惠農e貸”業務,貸款余額152億元,覆蓋15萬農戶;“惠農e付”使用場景和支付產品進一步豐富,共有25萬個惠農服務點完成互聯網化升級,較年初增加17.7萬個;“惠農e商”上線商戶超過150萬戶、交易金額達2500多億元。農業銀行持續深入推進以“一張卡(惠農卡)、一個代理服務點(惠農服務點)、一臺電子機具(轉賬電話、POS機等)、一攬子金融服務(存取款、匯兌等)”為核心內容的“金穗惠農通”工程。截至2017年末,農業銀行發放惠農卡2.06億張,設立惠農服務點62萬個,布放電子機具87.2萬臺,電子機具行政村覆蓋率達74%。

  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是農業銀行在股改上市時期國家確定的一項重大改革。實踐證明,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符合我國國情和農業銀行行情,是破解大型商業銀行服務“三農”世界性難題的有效探索和實踐,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也為同業設立三農金融事業部和普惠金融事業部提供了較好借鑒。

  新形勢下中央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此,農業銀行啟動了實施服務農村產業融合、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脫貧攻堅、美麗宜居鄉村、縣域幸福產業、三農綠色金融發展等“七大行動”,著力強化鄉村振興重點領域金融服務,爭做服務鄉村振興的主力銀行和領軍銀行。

  回顧改革開放40年光輝歷程,在中國經濟改革發展和時代變遷的大背景下,農業銀行始終與國家改革發展緊密聯系,圍繞“三農”事業不同歷史階段的戰略定位,依托在“三農”金融市場打造的資金、網點、網絡、專業、品牌優勢,堅持服務“三農”不動搖,走出了一條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大型銀行服務“三農”之路,在助力農村發展、推動“農業強國”建設、扶持農民致富奔小康以及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過程中,樹立起“三農”金融服務“好銀行”形象。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jy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