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以來,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農民的秸稈有了一個新去處,在新型秸稈打捆機的幫助下,原先“無處安放”的玉米稈、地瓜秧等,走進工廠后變身清潔燃料,成為不少農民取暖的熱源。據介紹,臨沭在豐收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了一條秸稈壓塊生產線,每小時生產量達到3噸,在此基礎上,選定1000戶分別開展普通農戶平房供熱、農村社區集中供熱和居住樓房供熱試點。
據臨沂市農機局工作人員介紹,秸稈綜合利用是當前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大事,秸稈焚燒、秸稈資源浪費是當前秸稈綜合利用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臨沂市是農業大市,常年種植小麥490萬畝、玉米360萬畝、水稻50萬畝,秸稈來源豐富,秸稈年產量500余萬噸,但存在著綜合利用方式單一、質量效益不高、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制約著當前秸稈綜合利用水平的提升。
近年來,臨沂市高度重視秸稈綜合利用工作,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引進新型秸稈處理機械,積極推進秸稈肥料化、飼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四化”利用,初步形成了以秸稈還田、紙廠原料化、生物質發電、青貯飼料和菌類種植等為主的秸稈利用方式。2010年,市政府安排資金近400萬元,為聯合收割機免費安裝了秸稈切碎還田裝置,自2011年起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對實施秸稈切碎還田作業的農機合作社進行獎補。
為進一步拓寬秸稈綜合利用途徑,臨沂市農機局從2016年開始加大對秸稈機械打捆技術的推廣力度,購機補貼政策向秸稈打捆機進行傾斜。通過推廣秸稈切碎還田和機械打捆技術,2017年全市80%的小麥、玉米秸稈實現了還田,10%的秸稈進行了打捆處理,秸稈還田和離田率達到90%。
為探索秸稈燃料化利用新路子,2017年5月,市農機局會同臨沭縣農機局、財政局組成聯合考察組,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省內濱州市等秸稈燃料化利用工作開展較好的地區,進行了實地考察學習,并在臨沭縣開展試點工作,加大對秸稈綜合利用主體的培育力度,加快推進了山東家家樂電器科技有限公司分散及集中式秸稈供熱試點工作,促進秸稈就地收集、就地加工轉化、就近消費,構建城鎮分布式清潔供熱體系,帶動秸稈綜合利用轉型升級。以臨沭縣為例,全縣12.6萬戶農戶,如果該項技術農戶推廣普及率達到50%,一個取暖季(3個月)每戶需要秸稈燃料2噸,共需要秸稈燃料12.6萬噸左右,可消化掉全縣秸稈總量的1/3以上,同時節約煤炭15萬噸。與燃煤相比較,能有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0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275噸。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