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盡管寒風凜冽,村民胡慶鳳還是脫下了棉襖,干得滿頭冒汗。他正在整理加固他蝦塘邊的鐵絲網與彩鋼瓦。“現在不是小龍蝦上市季節,但我這8畝多的蝦塘里還有價值兩萬多元的種蝦和蝦苗。”胡慶鳳對記者說,今年已賣了5萬多元的蝦,平均每畝水塘的收入達到6000元。冬閑時節,他把塘埂做寬方便小龍蝦打洞,上面設置攔網防止鳥類偷吃蝦苗。
胡慶鳳所在的村是安徽六安市裕安區獅子崗鄉康家埠村,現在僅這個村養龍蝦就有十幾戶,面積有近200畝。“我養小龍蝦已經有3年,剛開始就養了2畝多,現在我總共養了有15畝,同時還搞了一塊田實行蝦稻共養。養龍蝦助我扔掉了貧困帽子。”胡慶鳳感慨地說。
如今在獅子崗鄉,像胡慶鳳這樣的專業種養戶有上百家之多。獅子崗鄉是裕安區底子*薄的鄉鎮之一,在*脫貧過程中,鄉里把特色種養業作為產業扶貧的主要路徑。在荒崗上種桃、在畈區養魚養蝦養鵝養鴨,鄉里出臺政策,鼓勵大戶帶頭示范,采用公司+農戶模式,帶動貧困戶及周邊老百姓脫貧致富。
獅子崗鄉黨委書記徐尚國介紹,現在獅子崗鄉已形成了在崗區以紅桃產業為主,在畈區以養龍蝦、魚、鵝、鴨為主的產業發展的格局。僅2018年該鄉保有的紅桃種植面積三萬畝,帶動貧困戶就業1000多人,實現人均增收6000元。鄉里扶持貧困戶發展雞鴨鵝牛羊豬等養殖65000多只(頭),發展魚蝦蟹等水產養殖4722畝,實現了1427戶貧困戶的穩定脫貧。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