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也存在營養過剩問題。如果施用過多化肥,不僅影響作物品質,多余的營養還會富集在土壤之中,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數據顯示,我國單位耕地面積的化肥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是歐美國家的2.5倍,肥料利用率僅為30%到35%,遠低于發達國家的50%到60%。降低化肥使用量,提高利用率水平,刻不容緩。
2015年,原農業部下發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提出到2020年要實現農作物化肥用量零增長。其中,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到戶率達到90%,農作物肥料利用率達到40%。
“農作物品質、營養物質含量與化肥生產使用、農作物種植、農產品運輸和加工等各環節所需資源的消耗量、化肥生產使用的生態環境效益,都應該納入化肥的評價考量范圍。”在日前舉辦的“均衡營養肥用于馬鈴薯種植減肥增效試驗”項目專家評審會上,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技中心首席專家高祥照建議。
我們從評審現場了解到,該項目由內蒙古自治區土肥站組織實施,采用清華大學技術,由北京天地菁華有限公司研發提供植物均衡營養肥。該技術從植物細胞營養和植物生長發育控制研究著手,有針對性的設計肥料配比,通過提高肥料利用效率而達到“減肥”增效,提升作物品質。
國務院原參事施祖麟教授認為,將分子生物學關于植物營養的研究與農業實踐相結合,會對農產品質量,以及肥料產業帶來巨大影響,從而推動相關產業健康發展。
“我們吃的水果,如果氮肥用多了,會長得很大,但是不好吃。從植物營養需求角度來說,不同植物在不同地區需要的肥料不同。都說有機肥比化肥好,其實也不一定,肥料好壞關鍵要看營養是否均衡,是否匹配作物需要。如果匹配了作物需求,化肥利用率會大幅提高,用量會減少,符合國家發展戰略需求。”清華大學長三角研究院農業研究所所長郭志剛教授說。
我們了解到,北京天地菁華公司已連續4年在內蒙古開展植物均衡營養技術試驗,并取得成功。2018年,他們在內蒙古商都、豐鎮等地開展了馬鈴薯均衡營養肥大面積推廣實驗。結果顯示,在植物均衡營養肥的施用量為傳統施肥量35%的情況下,馬鈴薯畝產量接近,植物均衡營養肥的*投入產出比可以達到1∶10,而農戶實際肥料花費比采用傳統肥料還有所降低,產生了良好經濟效益。
此外,施用了均衡營養肥的馬鈴薯品質得到很大提升,淀粉含量提高10%至30%,干物質含量可提高20%至30%。品質的提高有助于解決馬鈴薯加工過程的褐變現象,為生產高端馬鈴薯制品創造條件;同時馬鈴薯耐貯性能提高,可降低存儲損耗4至5個百分點。
項目評審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涌表示,馬鈴薯均衡營養肥的減肥增效效果明顯,對于減少化肥資源消耗、減輕種植業面源污染以及改善區域水體環境,均具有重要意義。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陳友權表示,將積極支持均衡營養肥的進一步推廣試驗,爭取為國家化肥農藥雙減戰略創出一條新路。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