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獲悉,今年寧夏區糧食播種面積1104萬畝,總產達到393萬噸,較上年增加23萬噸,增6.2%,較歷史*的2014年增加16萬噸,增4%;平均單產356公斤,較上年增加15公斤,增4%。糧食單產、總產均創歷史新高,全區實現“十五連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新的貢獻,而且走出了一條綠色、優質、高效發展之路。
今年,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指導各地加大糧食產業內部結構調整,水稻大力推廣寧粳43號、寧粳27號、富源4號等優質品種,提升品質,國標三等以上稻谷占比較上年提高6.7%;小麥以寧春4號、寧春50號為主的中強筋品種面積實現恢復性增長;玉米推廣高淀粉型籽粒玉米和糧飼兼用型玉米,優質專用品種應用率達72%;馬鈴薯堅持“種薯繁育、鮮薯外銷、淀粉加工、主食開發”四業并舉,播種面積和效益穩定;因地制宜發展雜糧等地方特色作物,面積增加20萬畝。
寧夏區實施“藏糧于地”戰略,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銀北百萬畝鹽堿地農藝改良工程,持續提升耕地地力水平,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全區建設高標準農田525萬畝,示范應用商品有機肥、秸稈還田、測土配方施肥、機械深松深翻、水肥一體化等耕地質量提升技術1400多萬畝次。銀北地區鹽漬化耕地面積從2010年前的60.8%降低到2017年的45.6%,減少15個百分點,主要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到位率達9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2個百分點。
堅持把綠色、優質、高效要求貫穿于生產全過程,加快新品種、新技術示范推廣,推進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集成示范水稻全程機械化、保墑旱直播輕簡化栽培、玉米增密控水全程機械化等8項糧食綠色高質高效技術模式,推廣病蟲害統防統治、綠色防控技術618萬畝次,麥后復種35萬畝,高效節水技術365萬畝,旱作節水技術150萬畝,糧食作物新品種新技術到位率達96%以上,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8%,糧食平均單產由2008年的272公斤增加到2018年的356公斤,增長30%。
依托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及縣鄉農業技術推廣組織,培育農業社會化綜合服務站120個,開展“一站式”農業社會化綜合服務,形成“龍頭企業+產業融合”“土地托管+植保飛防”“糧食銀行+全產業鏈”等服務模式,有效解決了糧食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示范推廣“*后一公里”問題,2018年服務面積達240萬畝,服務區實現機械化作業、病蟲害統防統治全覆蓋,畝節本增效水稻106元、玉米83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