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互聯網正在給農村帶來一場深刻的變革。這一變革不僅體現在農民生活的便捷上,更體現在傳統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的轉變上,“互聯網+農業”創造了現代農業觸網的新模式,給農業農村經濟注入無限生機活力。
農業步入“互聯網+”時代
過去,農民生產什么、生產多少,憑經驗,加之農業的季節性、區域性明顯,難免會發生“買貴賣難”現象。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原本需要經過三、四級經銷商體系的農產品在互聯網的融入下變為從生產者直接到零售商,減少了中間流通環節,使買方賣方實現互利雙贏。 今年,黑龍江雞西市創新推動“互聯網+”與農業生產深度融合,依托電商平臺,把小農戶與大市場對接起來,農民從此不再為農產品的銷路犯愁,“互聯網+農業”成為農民致富奔小康的“金鑰匙”。
7月20日,在黑龍江虎林市楊崗鎮的全省“互聯網+農業”水稻高標準示范基地,村民按照綠色食品種植操作規程開展田間管理。
為積極推進電子商務工作,今年,楊崗鎮成立了電商辦,開發出水稻、木耳、蜂產品等優質貨源,通過扶持本地電商大戶,帶動有貨源的農戶創業或加入大戶團隊,利用朋友圈、微信群等通訊平臺進行產品推廣,進一步擴大了銷售范圍。
近年來,虎林市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重點,以科技示范、提質增效、促農增收為目標,不斷加大農業園區建設力度,今年重點打造現代農業示范園區28個、三減(減化肥、減除草劑、減化學農藥)示范區33個,綠色水稻高產高效示范基地11個,“互聯網+農業”標準化基地26個,建成綠色食品、電商大廈等17個農民創新創業基地。同時,采取品牌營銷、互聯網營銷、集團定制營銷、網絡直播營銷等方式,推動優質品牌農產品賣向全國。
去年,虎林市已有3000噸大米通過阿里巴巴銷售網絡走進百城萬店。
一望無際的稻田,鴨群在歡快嬉戲。這里是密山市“鴨稻共育”高標準示范園區,位于太平鄉盈收水稻專業合作社水稻基地內,基地總面積7500畝,其中,鴨稻共育園區面積3000畝。
黑龍江密山市大力推廣鴨稻共育模式,利用鴨子旺盛的雜食性和不間斷活動的習性,達到去除雜草和害蟲、疏松土壤、刺激水稻植株分蘗、產生渾水肥田的效果,生產綠色水稻。“鴨稻共育”生產過程嚴格執行“三減”技術措施,示范種植綏粳18、龍洋16優質水稻品種;鴨子品種選擇櫻桃谷鴨,每畝放鴨15-18只,6月中旬入稻田,8月中旬鴨子出地銷售。2016年,示范園區投入資金67萬元建成田間物聯網系統,完成了農產品溯源體系建設。
今年,鴨稻畝產800斤,畝加工鴨稻米400多斤,密山市采取互聯網+線上線下的模式,線上主要通過淘寶網、大米網和微信朋友圈進行推廣銷售,目前,示范園區主打品牌“歡喜稻嘉”鴨稻米在北京、上海等地,網上銷售價格為每斤20元,畝純效益可達4000元; “鴨稻共育”高標準示范園區每畝純收入可達4000元,為普通水稻每畝純收入的3-4倍。
“互聯網+”從農業生產到銷售,全程互聯網化,帶來的是生產效率的提高和經濟效益的大幅提升。
“互聯網+”打造農產品銷售新模式
依托電商平臺,農民經營農產品可以減少中間環節,獲得比以往更多的收入。同時,幫助廣大農民更好地了解外部需求,進一步優化種養殖結構,提供更符合消費者需求、更能適應市場變化的農產品。
為加快推進“互聯網+農業”進程,今年,雞西市把“互聯網+農業”高標準示范基地作為現代互聯網技術與農業生產深度融合的重要載體來打造,制定了《2018年全市“互聯網+農業”高標準示范基地建設實施方案》,成立了基地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指導組,統籌協調基地建設工作。
目前,全市共建設“互聯網+農業”高標準示范基地101個,面積22.8萬畝。其中綠色食品基地種植面積18.9萬畝,有機食品種植面積3.7萬畝,歐盟有機標準種植面積0.2萬畝。
“互聯網+”促進農業轉型升級
當前,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比較粗放,化肥、農藥使用過量,農業污染較為嚴重,食品安全受到人們普遍關注。
為了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安全,2016年,雞西市建立和完善病蟲害在線監測系統,通過智能化監測工具和信息采集傳輸裝備,實現信息自動接收、分析匯總、遠程診斷。
目前,雞西市34個綠色有機高標準示范樣板基地都安裝了農田作業視頻監控系統,擁有水田田間病蟲害調查儀38臺,可監測以稻瘟病為主的水田病蟲害面積190萬畝;3臺旱田病蟲害調查儀,可監測面積210萬畝。高標準示范樣板基地實現了病蟲害在線監測全覆蓋,所有監測數據均可通過調查儀直接上傳到省級監測平臺,及時預報病蟲害發生情況。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還建立了病蟲害防治微信群,將全市各級植保專家組織起來,實時預報病蟲害監測預警信息。同時,還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建立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為每個基地建設農田作業視頻監控系統,并將生產過程的視頻信號連接傳輸到銷區市場,使消費者能夠實時查看基地生產作業和作物生長情況,提高了生產環節的透明度,實現農產品“從種子到舌尖”全過程可追溯,切實保障了農產品的安全。依托“互聯網+農業”創造的透明供應鏈,促進了全市農業向綠色、有機、安全、高效方向上發展。
截至目前,雞西市已有50個基地取得綠色食品認證或有機食品認證,54個基地創建了農產品品牌;34個基地建設了田間物聯網系統;57個基地農產品進入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所有基地農產品全部實現網上銷售。
雞西市農委副主任隋啟春認為:互聯網的作用非常大,對現代農業的轉變會更大,信息化、*化是現代農業的一個方向。“互聯網+”對推動農業提質增效、拓寬農民新型就業和增收渠道意義重大。下一步,雞西市將繼續依托電商平臺,擴大農產品的銷售范圍,提高農業產業的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更好地實現農業的快速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