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保康縣店埡鎮看到,到處都是新建的茶園基地。經過多年的經營發展,該鎮跳出了制茶、賣茶的傳統生產模式,實現了種、采、制、賣分離和工廠化、集約化經營。在該鎮神龍村一組,保康縣店埡鎮神農茶場總經理安世明和工人們正在對茶葉生產車間進行改造,為茶葉精加工提檔升級做準備。今年50歲的安世明告訴記者:“我種茶26年,目前承包了新街、黃山嶺等三個茶場。去年依靠茶葉種植、生產加工、銷售,實現純收入50多萬元,2018年預計實現純利潤70萬元。”
該村34歲返鄉青年范世成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一家四口人,去年種植了2畝油菜、玉米,每畝260元,年收入不到600元;今年,2畝茶地收入11000元。通過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后,范世成掌握了茶葉種植、生產技能。2019年,他計劃把茶葉種植面積擴大到4畝,在家門口創業。
在店埡鎮埡子口村新建茶園土地整理現場,記者看到,起壟機正在梯田里作業。該村黨支部書記向陽介紹,全村1115人,茶農有800人。今年,該村把300畝水稻、油菜種植地全部改為茶葉種植地,力爭三年內,把全村變成“全茶村”。店埡鎮黨委書記王培濤介紹,該鎮不斷延伸茶產業鏈,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努力把店埡鎮打造成保康名副其實的茶產業*大鎮。
保康縣茶葉辦主任呂戩說,保康縣計劃用5年時間,改造低產茶園2萬畝,新建茶園6萬畝,使得茶葉畝產收入提高到5000元以上,基本建成5個2萬畝以上的茶葉重點鎮、50個1000畝以上的茶葉專業村。
南漳縣肖堰鎮周灣村是全省貧困村,也是省級茶業龍頭企業水鏡茶業的種植基地。該村四組茶農閆光富說,村干部每天都在田間耐心指導茶葉種植技術,大家很有干勁,相信茶產業一定能發展起來。
據悉,今年全市群眾主動調整種植結構,新建改建茶園面積3.11萬畝。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