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大豆種業發展進入了快車道。目前,已搭建了大豆育種材料關鍵性狀鑒定平臺、新品系多點試驗平臺和苗頭品種測試平臺,構建了上中下游緊密銜接、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大豆育種聯合攻關創新體系,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良種聯合攻關新模式,培育了一批推廣應用前景好的新品種,研制了針對不同產區的綠色提質增效技術模式,創造了良種良法配套的高產典型,基本實現了畝產400公斤可復制、300公斤屬常態、200公斤大面積的產量目標。高產品種為大豆生產在逆境中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今年,各地大豆高產典型不斷涌現。9月26日,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組織專家在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石河子市對大豆新品種合農91高產田進行現場驗收。實收面積1.044畝,平均產量431.00公斤/畝,按標準含水量13.0%折算畝產423.77公斤,刷新了我國大豆單產的全國紀錄。9月29日,內蒙古自治區農業技術推廣站組織專家對扎賚特旗好力保鎮五道河子村種植的1000畝合豐50大豆進行田間測產。現場實收1.18畝,畝產291.1公斤,刷新了內蒙古自治區高產紀錄。10月8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在河南新鄉對中黃301高產示范田進行現場驗收,實收面積4.87畝,折合畝產為333.93公斤,連續三年創造畝產超過310公斤的高產典型。在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鎮后林村實收61.27畝,平均畝產達到289.24公斤。10月10日,在位于山東濟寧市汶上縣苑莊鎮畢村的大豆新品種新技術基地,由國家大豆良種科研聯合攻關專家委員會對圣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選育的大豆品種圣豆5號示范田進行驗收,實收面積18.3畝,平均畝產達到320.5公斤。
本年度大豆種業界的一項標志性事件是廣適高產優質大豆品種累計推廣面積達到一億畝。自2001年以來,中黃13先后通過國家和安徽等9個省市審定,適宜種植區跨3個生態區、13個緯度,成為我國迄今為止適應范圍*廣的主栽大豆品種。截至2018年,累計推廣1億畝以上,是黃淮海歷史上*個累計種植面積過億畝的品種,也是近30年來全國*累計推廣面積超億畝的大豆品種。中黃13蛋白質含量超過45%,比國產大豆平均蛋白含量高5個百分點,比進口大豆高6-7個百分點,特別適合豆制品加工,滿足了群眾對健康食品日益增長的需求。由于中黃13等新品種的推廣,黃淮海南部地區大豆面積在嚴峻的市場環境下不僅沒有縮小,反而有所擴大。以安徽省為例,2001年全省大豆種植面積為1020萬畝,自中黃13大面積推廣以來,大豆面積一直保持在1200萬畝以上,穩居黃淮海地區*位,對全國大豆生產的穩定和發展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大豆面積的穩定,使黃淮海南部地區較好地保留了麥豆兩熟種植制度,保證了土地的用養結合和主糧作物生產安全,促進了農民增收和大豆食品加工業的發展,為大豆生產在逆境中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