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湖南:莓茶產業助力張家界*脫貧
湖南:莓茶產業助力張家界*脫貧
農業網   時間:2018/12/25 10:28:00  來源:瀟湘晨報  閱讀數:403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湖南張家界永定區的莓茶種植地。眼下,農戶們正忙著翻土,蓋塑料棚,將剪好的莓茶枝條插扦在田地里,以待來年的好收成。

  以往,這里是“有女莫嫁青安坪,巴桶背水累死人”的永定區安坪村;現在,永定區莓茶種植面積已達5萬畝,省市級龍頭企業11家,莓茶加工注冊產品20余個品牌……

  把土產變產業,貧困戶順利脫貧,張家界依舊山清水秀,游人如織。

  來到張家界,即便是寒冬,你仍然能與自然親密擁抱。在武陵源黃石寨,成群的野生獼猴與韓國來的游客互動嬉戲;在永定區的農田,種植莓茶的農戶們正在翻著土地,一杯讓人回甘的莓茶是張家界對外地客人的熱情招待;桑植的白茶正在工廠加工,冬天到來,工廠已經儲存了好幾廠房的茶葉,農戶們正在壓縮茶餅……在張家界,脫貧致富沒有損害這里的綠水青山。

  農旅融合,脫貧致富,你能感受到一種變與不變:不變的是農戶們依舊腳踩大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土地饋贈的收成換取豐衣足食;變化的是通過土地流轉、“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形式,貧困多年甚至幾代的貧困戶順利脫貧。

  困境

  有女莫嫁青安坪,巴桶背水累死人

  “有女莫嫁青安坪,巴桶背水累死人”——這是往昔張家界安坪村的形象寫照。

  張家界市永定區西部的安坪村,距市區63公里,平均海拔435米。安坪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高路陡,人均收入低,經濟作物以種植包谷為主,是茅巖河鎮乃至張家界市出了名的貧困村。

  然而,在這樣云凝霧繞的張家界原始森林紅砂巖中卻生長著一種珍稀物種——莓茶。張家界莓茶,因表面有一層*的蛋白霜,類似霉狀物,又稱長壽藤、土家甘露茶等,該茶表層的天然植物蛋白霜,黃酮量達60%以上,具有消減脂肪,抑制血栓,降血脂之藥理功效,是當地土家族、苗族、瑤族常用藥之一,至今已有數百年的藥用歷史。2010年,莓茶被農業部認證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

  張家界的*產業是旅游,如何在守住青山綠水的同時開拓新的產業,帶動扶貧?大自然的饋贈莓茶成了張家界脫貧攻堅的切入點。

  轉機

  種植莓茶*年就年入20萬元

  2015年,在北京工作的覃國銀被安坪村政府請回來發展莓茶產業。覃國銀是永定區安坪村人,家鄉的呼喚讓她放棄了北京的工作。2015年底,她正式返鄉創業,組建了張家界茅巖河投資有限公司。茅巖河公司采用“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發展模式。“農戶只管種植,由公司來負責莓茶的銷售,農戶不需要承擔任何市場風險。”覃國銀介紹。

  2016年,茅巖河投資公司分別在茅巖河鎮的安坪、青安等8個村新建莓茶種植基地1500多畝,帶動120戶456人參加莓茶種植,其中涉及*扶貧建檔立卡戶101戶372人。當年,合作社種茶社員人均收入達4605元,安坪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整村脫貧。

  永定區安坪村的覃老平就是脫貧戶之一。覃老平告訴記者,2011年因為妻子生病,他欠下19萬元,屬于典型的因病致貧。2015年,覃老平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也是在這一年,他開始種植莓茶。當年的莓茶收入,除去成本,收益20萬元,覃老平不僅還上了欠款,還順利脫貧。

  種植莓茶讓他嘗到甜頭,2016年他擴大面積,到現在他自己已經有了70畝的莓茶種植地。“收入年年在增加,去年年收入大概有32萬。”覃老平笑著說。

  產業

  旅游為核心,多產業融合發展

  今年8月,張家界永定區確定了五項2018年省重點產業扶貧項目,其中四項是莓茶基地建設。目前永定區莓茶種植面積已達5萬畝,專門從事莓茶種植等生產經營主體已達100余家,從事莓茶加工、銷售的農業企業、合作社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已發展到40余家,省市級龍頭企業11家。莓茶加工注冊產品20余個品牌,莓茶深加工產品已成功開發出面膜、含片、黃酮營養液等系列深加工產品,深受廣大游客喜愛。

  近年來,張家界堅定不移走“旅游產業為核心,多產業融合發展”之路,在全國率先提出和實踐“發展旅游產業商品集群”的理念,建設旅游商品產業園、物流園等產業園區,研發推出一批武陵山區民族特色醫藥產品,培育打造靈潔食品、軍聲畫院等20多個“湖南省著名商標”以及茅巖莓等3個“*商標”。

  不僅如此,張家界還在脫貧攻堅戰中,摸索出一個路子:全面推行“新時代黨員群眾講習所”。

  記者來到桑植縣利福塔鎮的講習所。“講習所不但宣講黨的好政策,還教授各種實用技能,幫助我們脫貧致富,真好!”一名農戶表示。利福塔鎮的培訓很接地氣,有優質稻育種防害,中式餐飲烹飪,莓茶、葛根、香椿特色種植,家政服務等“技術課”。農戶秦菊香說,她經常請教村干部市場上什么菜賣得好,“哪些菜賣得好,就種哪些菜”。

  目前,桑植縣在23個鄉鎮298個村設立“黨員群眾講習所”,全縣組建黨的理論宣講、扶貧政策解讀、實用技術培訓等五支專業講習隊伍,形成1200余人的講習員隊伍。截止11月底,開展講習1800余場,受益黨員群眾達8萬多人。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ouchaochang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