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車沿S102省道至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天目山鎮轉入周云村,一片田園牧歌的氣息撲面而來,村道兩旁新建的農房整齊劃一,低筑的竹籬笆內鮮花盛開,*引人注目的還是山腳下成片的良田。“前不久收割了*季水稻,喜獲豐收。”村黨總支書記胡立偉告訴記者,現在村里這么大的變化得益于農村宅基地產權制度改革。
周云村有人口1200多人,土地近900畝,沒有支柱經濟產業,農民收入主要依靠竹筍和小番薯。近幾年來,竹林退化嚴重,收入甚微,村里的壯勞力幾乎都外出打工賺錢,村里只剩下老幼婦孺,沒有人種田,土地拋荒嚴重,村集體經濟薄弱。
“去年國土部門在我村推進農村宅基地產權制度改革試點,上級領導為周云村鄉村振興問診把脈,給村里發展帶來了轉機。”胡立偉說,村經濟合作社集中流轉全村農田,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同意,短短兩個月時間簽訂了600多畝土地流轉協議。對雜亂的竹林地開展土地整治,把小塊的地連成片,耕地質量得到了提升。之后,村里和金惠糧油合作社聯合社簽約合作,村經濟合作社以600畝土地資源入股,占51%股份,金惠公司占49%。這樣的股份制合作形式,規定農戶保底租金和分紅,由公司負責生產經營。胡立偉介紹,這樣一來,農戶坐享租金和分紅,村集體經濟有來源,公司有利潤,實現了三方共贏,還解決了20多個村民到公司上班,為村民在當地就業提供了新渠道。
土地由合作社來生產管理銷售,村里把工作重點放在了其他的發展項目上。胡立偉說,接下來他們準備在村莊周圍種上銀杏、油菜、荷花等,新建游步道和健身自行車道,美化村莊環境,打造美麗田園,發展鄉村旅游業。
和周云村一樣,天目山鎮一都村也是去年農村宅基地產權制度改革的試點之一。一都村緊緊圍繞村落景區打造大花園的理念,大刀闊斧地進行了村莊環境美化改造。從農戶手中整片流轉900多畝土地,規模化種植紅杉林、銀杏林、百合園等;著力打造夏家自然村的民宿集群,發展旅游產業;收購了民國時期俞家二弄的民居改建成文化禮堂,將一處廢棄廠房改建成中國美院的寫生基地,還把兩宗廢棄的學校和廠房收回,出讓給知名企業開發*酒店,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同時,按照旅游休閑特色街設計改造一都村大街,滑翔基地和臨溪綠道項目等正在抓緊籌備中,打造景區式村莊。
土地是農村*的資源,是鄉村振興的根本。如何利用好土地,是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關鍵。去年以來,天目山鎮周云村、一都村,緊緊抓住試點機遇,通過宅基地、承包地確權,發揮村級集體組織作用。以權證盤活土地資源,引進社會資本,激活農村活力,走出了一條切實有效的鄉村振興之路,沉睡的土地資源開始源源不斷地釋放政策紅利。
“一個試點改變了兩個村,農村宅基地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后,兩個村可以說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土臨安分局地籍科科長斯妍告訴記者,作為臨安區2018年度重點改革項目之一,農村宅基地產權制度改革得到深化。在*宅基地農房不動產權證基礎上,形成示范樣本。一年來,共盤活宅基地農房125處,建筑面積1.84萬平方米,退出宅基地1.2萬平方米。通過開展庭院環境整治、墻繪美化、村道綠化、庭院改造、村口節點整治、“彩色森林”林相改造等建設,村容村貌得到極大提升。同時,壯大了集體經濟,通過存量建設用地復墾增減掛鉤節余指標統一回購,周云村獲得復墾收益1000余萬元,試行耕保制度創新,成立了村耕地保護協會;一都村擬通過“村民供房、集體統管、收益分成”打造夏家民宿集群,有望給村集體帶來持續穩定的收益。同時,基層治理、鄉村文化、集體經濟、村民生活都得到了增強和提高,兩個村從默默無聞一躍成為明星村。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