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安徽廬江:用好“錢串子”沼肥
安徽廬江:用好“錢串子”沼肥
農業網   時間:2018/12/26 9:21:00  來源:中國畜牧獸醫報  閱讀數:389

豬場排泄物

  昔日令人頭疼的豬場排泄物,如今經過沼氣池發酵后變成了沼液,再通過罐車運輸到花木基地,讓花木吃上了“營養肥”。這是在安徽省廬江縣柯坦鎮發生的新鮮事兒。

  在柯坦鎮蒲崗村香蒲組吳漢林花木基地的泵房進水口,一輛滿載10立方米沼液的罐車正在卸載沼液,沼液經過稀釋和雜質過濾將被加壓澆灌花木。

  “自從把沼液運到基地來作肥料,這里的花木基本不用化肥,蟲子少了,農藥也基本不用了。”吳漢林喜滋滋地聊起了施用沼液的好處。

  吳漢林是當地遠近聞名的花木種植大戶。他從2002年開始種植花卉苗木,經過多年的發展,將自家的花木基地從十幾畝地擴大到300多畝,目前年生產、銷售花木4.2萬株(棵)以上,實現銷售收入360余萬元。

  吳漢林一邊走一邊介紹:“現在,除了種植小規格花木,還種植樹型好、樹種名貴的中*大規格品種,花木生產不斷向*化、系列化方向發展,有效滿足了廬江及周邊地區各類綠化市場的需要。”

  走在村道上,空氣中彌漫著濃郁的花木香氣。“一棵小苗5毛錢,通過沼液培育,三年直徑就可達到5厘米以上,賣到15元以上,增值30多倍。”吳漢林感慨地說,這些增收,都是縣生態能源局幫他從山里“撿”來的。

  廬江縣蒲崗村支書江世才介紹,近年來,廬江縣生態能源局開展生態循環農業示范指導工作,通過科普宣傳引導、技術資金支持等方式,充分利用鄉村資源,逐漸發展形成了“豬—沼—林”“就地循環”模式,讓“小沼氣”做成了大產業。

  “十年前,蒲崗村毛樓組盧正兵建了一個養豬場,生豬存欄數達到300頭,豬場三口共750立方米的沼氣池,每天產生的豬糞沼液就達1噸以上。”廬江縣生態能源局副局長方宏發說。

  如何處理好這些沼液,確實很傷腦筋。過去,因沒有建好治污設施,養殖排泄物直接進入池塘,嚴重污染周圍環境,豬場時常被舉報,影響與當地村民的關系。

  “沼氣上聯養殖業,下促種植業,是生態循環農林產業的重要紐帶。”2013年,廬江縣生態能源局決定“對癥下藥”,采取罐車拉運沼液的方式,將其運到吳漢林花木基地作有機肥,解決污水排放問題,使沼液得到了綜合利用。

  廬江縣生態能源局局長季立仁認為,除了沼氣可為村民所用外,沼液“就地循環”模式與其它方式相比,還具有三大優勢:一是沼液處理率高。沼液作為肥料被山地林木或農作物吸收后,處理率接近*;二是可以降低成本。沼液作為肥料用于林木或農作物后,不但可以改善土質、增加肥力,還大大節約了肥料費用;三是實現變廢為寶。將沼液用作葉面施肥,對47種農作物病蟲害有等同于農藥的防治效果,切實解決農民種養過程的面臨實際問題,開辟產業發展新路徑。

  “沼氣被群眾稱為‘錢串子’‘聚寶盆’,是一項投資小、作用大,利國利民的事業。”季立仁說,這些年來,沼氣工程不僅有效解決了農村燃料清潔化問題,保護了綠水青山,而且在新一輪藍天保衛戰、環境保衛戰中,正發揮著保衛環境安全、能源安全、生產安全等作用。

  季立仁表示,今后,將不斷拓展農村沼氣在農業生產、林業產業發展等領域的應用。

  綠的香樟、黃的銀杏、紅的石楠……初冬時節,萬物凋零,一派蕭瑟景象,而廬江卻照舊是花木飄香,滿目蔥蘢,處處充滿詩情畫意。在廬江農村行走,仿佛置身于一幅幅生動多彩的畫中,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說沼氣道沼氣,沼氣是個好東西。自從建了沼氣池,生產生活上檔次。”在實地踏訪中,隨處可以聽到一串串反映農村沼氣建設和農民心態的“順口溜”,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沼氣讓廬江農民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幸福生活。

  有了沼氣池這個反應堆,一個個生態、富裕、秀美的新農村正在廬江大地上遍地開花。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ishiyu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