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農民”變“居民” 異地搬遷過上“新生活”
“農民”變“居民” 異地搬遷過上“新生活”
農業網   時間:2018/12/26 16:31:00  來源:龍泉新聞網  閱讀數:369

  沿著安溪路進入四川省大邑縣安仁鎮項邊村首期小區,整潔的小區道路,停放有序的車輛,配套齊全的游樂運動設施,讓人羨慕不已。大人小孩嬉笑聲不斷,其樂融融的場景讓人備感溫馨和諧。

  “自從搬了家,生活越來越幸福!我們從‘農民’變成了‘居民’,也過上了鎮里的‘新生活’!”該小區的吳世美是安仁鎮異地搬遷工程其中一個受益者。2007年,他和老家安民村的其他村民一起整村搬遷至此。搬家就業兩同步,這些年,吳世美他們不僅改善了居住條件,更是提高了家庭收入。吳世美在位于工業園區的浙江恒祥玩具有限公司擔任車間主任,妻子擔任普通工人,夫妻倆年收入可達近30萬元。

  2004年,安仁鎮啟動“千人落鄉脫貧”計劃;2005年,我市緊水灘庫區農村困難群眾異地搬遷工程作為省重點扶持項目列入“省長工程”……這些年,安仁鎮將異地搬遷、庫區移民工作與推進城鎮化建設相結合,整體規劃、整體建設、整體搬遷,分類分批、科學合理、有序地推進異地搬遷和異地安置工作。據了解,截至目前,該鎮人口從2015年的5000余人發展到如今16000余人,人口集聚有力的推進了安仁集鎮化進程。

  “政府為了鼓勵道太、安仁位于偏遠村莊和緊水灘庫區附近的村民搬遷到安仁鎮,制定了相應的拆遷政策和安置政策,但由于是*批搬遷,剛開始愿意搬遷的村民并不多。”從2006年一直到現在,李少雄一直從事著安仁鎮異地搬遷管理工作。他說,隨著異地搬遷工程的持續推進,這些年,村民搬遷的意識越來越強烈,大家從鼓勵報名到主動報名,紛紛想搬遷到鎮里。目前,安仁鎮已建有首期、安泰、安康、安和、安欣五個異地搬遷小區和上際、安福兩個安置點。其中,安仁搬遷移民戶(包括分散安置人員)達2907戶10594人,整村搬遷自然村(包括勝游、黃山下等7個行政村)44個,共計1276戶3813人。

  勝岱村就是整村搬遷的其中一個。整村搬遷,舊村的田地該如何處理?“村里的田地空著也是空著,還不如租讓給其他有需要的人。”勝岱村黨支部書記說,現在村里將田地租給別人種植藥材,既避免了土地的浪費,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實在是一舉兩得。看著搬遷戶生活過得比原來更好,要求整村搬遷到群眾越來越多。李少雄告訴記者,當前主動要求整村搬遷的村莊還有19個村498戶1930人,但由于異地遷入人口指標有限制,只能按照相應的政策指標和輕重緩急合理安排搬遷。

  說起這些年的變化,安泰小區居民謝根清的話匣子一下就打開了。“改革開放好啊,現在黨和政府越來越關心我們老百姓了。不僅小孩的教育問題解決了,平時生個病,就醫也十分方便,我們的生活水平可以說是連年翻幾番。”謝根清說,原來自己老家在緊水灘安仁庫區對面,當時到鎮里需要坐船2個多小時。如果走陸路,還要繞遠路,起碼要三四個小時。2007年,謝根清從老家搬遷下來,辦了個加工廠,做玩具半成品加工。幾年下來,加工廠每年就有10多萬的收入。

  異地搬遷工程讓老百姓受惠的同時,也拉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為了讓異地搬遷的村民住得穩,安仁鎮推出政府買單、定點培訓等措施,提高村民的就業能力。如今,村民們不僅在種養殖業、安仁魚頭餐飲業等各個行業大顯身手,而且也為浙江恒祥玩具有限公司、浙江忠港玩具禮品有限公司等企業提供了一定的勞動生產力。僅浙江恒祥玩具有限公司,如今就有400多名異地搬遷村民在廠里就業。

  一個異地搬遷工程,聚集八方朋友歡聚一堂,不僅提高了村民的幸福生活指數,也促進了城鎮經濟的發展。短短10多年的發展歷程,村民翻天覆地的變化,正是我國改革開放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yaolei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