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大棚房”問題清理整治,堅決遏制農地非農化,直接關系到保護耕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保護農民權益。違法違規建設“大棚房”,嚴重沖擊了耕地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既損害農民權益,又影響現代農業健康發展和鄉村振興發展大局。開展“大棚房”問題專項清理整治行動,是必須打贏的一場攻堅戰。
9月以來,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農業農村部、自然資源部印發了《關于開展“大棚房”問題專項清理整治行動堅決遏制農地非農化的方案》,會同各有關部門,在全國集中開展“大棚房”問題專項清理整治,強化措施、狠抓落實,督促指導各省(區、市)上下聯動,層層壓實屬地責任,深入摸底排查,有力有序有效推進整治整改。
清理排查不留死角
按照“嚴守紅線、突出重點,分類處置、集中打擊”的要求,各地全面啟動清理排查工作,及時組織各縣(市、區)對轄區內設施農業特別是各類農業園區進行摸底排查。
為確保各地工作全面落到實處,10月中旬,“大棚房”問題專項清理整治行動協調推進小組派出13個督導組,赴全國各地督導“大棚房”問題清理整治工作。
從*輪清理排查情況來看,各地存在工作進展不平衡、排查清理不到位等情況,有的區(市、縣)還存在思想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工作力度不大等問題,有逐級遞減的傾向。為此,“大棚房”問題專項清理整治行動協調推進小組組織開展了第二輪清理排查,要求清理排查要貫穿行動始終,開展“深入查、回頭查、反復查”。據了解,截至11月底,全國已排查各類農業設施1815.7萬個,發現占用耕地違法違規建設“大棚房”11.4萬個。
在北京,“回頭看”重點檢查是否有遺漏、是否應拆盡拆、是否恢復耕種條件;
在江蘇,各類農業園區全部納入排查范圍,重點檢查是否全面排查到位;在甘肅,省協調推進小組派出24個督導組,對2.466萬個農業大棚進行實地督導檢查;在重慶,各級主要負責人對排查清理結果簽字背書,確保排查清理全面徹底,不漏一處、不掉一戶。
12月上旬,“大棚房”問題專項清理整治行動協調推進小組派出22個工作小分隊,赴全國22個省(區、市)開展明查暗訪,調研督導區(市、縣)邊查邊改、立行立改情況,是否存在漏報瞞報情況,為整治整改措施提供依據。
整改標準因地制宜
清理整治到不到位,關鍵是看被破壞的耕地是否恢復了農業生產功能。各省(區、市)準確把握政策界限,深入分析設施農業項目違法違規的類型和特點,結合當地情況,分類制定整治整改標準。
對在各類農業園區內占用耕地或直接在耕地上違法違規建設“私家莊園”、別墅等非農設施的,嚴厲打擊、嚴防反彈;對在農業大棚內違法違規占用耕地建房的,依法拆除、恢復生產;對建設農業大棚看護房超標準的,區分情況、規范整改。
北京市以國家有關設施農用地法律法規為準繩,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大棚類設施農業項目違法違規用地整改驗收方案》及《大棚類設施農業項目違法違規用地整改標準》;重慶市制定了《重慶市“大棚房”問題專項清理整治有關工作指導意見》;安徽要求加快修訂完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鄉村產業振興和設施農業等用地政策及管理辦法,引導工商資本依法依規、健康有序發展現代農業。
整治整改動真碰硬
10月19日,重慶市巴南區兼善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兩棟“大棚房”內,4家搬家公司113名工人正在搬運庫存非農設備,在確認房屋內人員全部安全撤出后,挖掘機開始作業施工,一棟棟裝修精致的“大棚房”轟然倒塌,硬化的地面重新翻出土壤。這是重慶市拆除“大棚房”的現場之一,也是全國整治整改“大棚房”的一個縮影。
這起“大棚房”問題是重慶市巴南區在排查清理中發現的,該公司擅自改變農地用途,占用耕地建設房屋后用于非農生產。發現后,重慶市有關部門立即向該公司發出了限期整改通知,并進行現場核實,實地督導整改。如今,全部非農設施已被拆除和運出場地,占用的耕地恢復了本有的農業功能。
當下,專項行動進入關鍵階段,各級地方政府高度重視,下重拳根治“大棚房”問題,發現一起整改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堅決清除大棚里“種”下的房子,確保“農地姓農”。
記者從“大棚房”問題專項清理整治行動協調推進小組辦公室了解到,各地“大棚房”正集中拆除整治:沈陽藝園花木市場“大棚房”均已拆除完畢,園區內鋪設的砂石路面、假山等已經拆除,所占耕地均恢復農地農用狀態;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東橋鎮中果店村14座“大棚房”已全部拆除并復耕到位,處理責任人兩名;海南省樂東縣尖峰鎮“大棚房”,已依法拆除非農建筑物和其他設施,罰款215661元,并恢復耕地生產能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