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籃子拎得放不放心,餐桌上吃得安不安心,集貿市場是關鍵一環。為了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每天,上海市嘉定區的62家集貿市場都要對肉類、蔬菜、豆類、熟食、水產、活禽等重點產品的臺賬進行錄入,完成快檢室標準化建設的46家集貿市場還需隨機對市場內10種蔬菜樣本和5種肉蛋及水產樣本進行快速檢測,今年以來,所有的臺賬記錄及檢測結果均已實現電子化。
過去,集貿市場的臺賬錄入全靠手寫記錄,轄區內的監管部門通過每1-2月*的定期巡查實現監管,時間間隔長,監管效率低。如今,所有的紙質臺賬記錄轉換為電子臺賬,監管部門無需上門,只需系統聯網,即可查看所有經營者進銷存臺帳、商品檔案、供貨商檔案等,還能對問題食品進行全面、準確、快速的追溯。一旦發現問題,菜品的“上家”、經銷人、檢測結果等數據一目了然。
“電子化、標準化的監督管理模式使管理更*有效。”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協調科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每天的快檢臺賬,都必須上傳至區級監管平臺,實現實時數據動態跟蹤,“菜場數據錄入正常就是綠燈,若不正常,如兩三天未檢測或上傳,就會亮黃燈。”一旦發現集貿市場未按規定對食品進行安全檢測,轄區市場監督管理所會立即通知市場及時上傳數據,或直接上門對集貿市場進行檢查。
市民在集貿市場買了菜不放心,還能自己進行安全檢測。46家已完成快檢室標準化建設的集貿市場,都能免費提供包括蔬菜、米面制品、水產品、肉類等大部分在售食品的安全指標檢測,包括農藥殘留、甲醛、雙氧水、吊白塊、亞硝酸鹽、二氧化氯、尿素、瘦肉精等8項指標檢測服務,檢測時間一般在5至30分鐘。“如果檢測結果不合格,可以要求商家退款,執法人員還會督促集貿市場將該攤位同類食品全部下架并銷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除此以外,市民在集貿市場購買農產品時還可向商家索取相關票證,通過票證可對產品“追根溯源”。
據介紹,嘉定目前正緊鑼密鼓地試點啟用食藥監管電子地圖,即將移動設備、監管系統、重點企業視頻監控等多個系統整合統一,實現監管數據的實時共享,這將再次提高監管效率,為老百姓日常買菜保駕護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