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淡水池塘養殖過程中,飼料僅30%左右的氮被水生動物同化利用,大多數氮殘留在養殖水體和沉積物中。這些有機氮首先在異養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氨氮,高濃度的氨氮會影響水生動物生長,降低其免疫能力,甚至致其死亡。而通過硝化-反硝化作用,可以將氨氮轉化成氮氣釋放到大氣中,降低水體氨氮濃度,所以開展硝化-反硝化基礎研究對于解決養殖環境氨氮污染具有重要價值。
漁機所生態室劉興國團隊經過多年的研究,系統闡明了氨氧化細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AOB)和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 AOA)在池塘養殖水體、沉積物及附著基質的分布規律、多樣性和潛在的生態作用機制。池塘水體中以AOB為主,水體中高濃度氨氮并不能顯著提高其豐度。池塘表層沉積物中存在大量AOA和AOB,后者是主要的氨氧化功能執行者,且AOA和AOB生長主要受pH、溶解氧和溫度因子影響。
相關研究分別在Fronties in microbiology和Review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等國際期刊發表,為進一步探索淡水池塘氮循環調控機制奠定了基礎。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