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傳統思維定式,推進現代農林業高效發展?今年以來,陽原縣因地制宜,以科技扶農為切入點,著力提升傳統種植業、養殖業高效發展水平,走出了一條由傳統農林業向現代農林業跨越發展之路。
示范種植,提質增效。這縣通過與我國農科院聯系合作,引進新品種,實施了“鸚哥綠豆”良種繁育基地試驗工程,新增示范種植面積600畝,與傳統品種相比畝均增收500多元。通過典型示范、龍頭引領和科技扶助,全縣雜糧雜豆種植面積達到了19.78萬畝。在穩步推進普通春秋大棚的基礎上,重點實施905畝土壤改良試驗示范項目,全縣蔬菜大棚總量達到3400個,覆蓋貧困戶2800戶。其中,投資2億元的食用菌產業園項目已建成示范大棚32個,投資1.6億元的久泰生態園新建移動式冬暖大棚30個、春秋棚500個。同時,加強與北京新發地等綜合市場的合作,建立“市場+基地+農戶”發展模式,帶動農民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科學養殖,培強特色。這縣按照繁育為主、育肥為輔、長短結合、以短養長的思路,出臺優惠政策,積極與山東東阿集團、內蒙古科技大學聯系,培育壯大旺地牧業養殖示范基地,引進宸鵬佳禾、天廈牧業等養殖企業,全力打造3個萬頭、5個千頭、8個百頭驢產業養殖基地,截至目前,全縣肉驢存欄量達2萬頭,覆蓋全縣70個村,7986戶、13892名貧困人口。培育一批集肉驢屠宰、驢產品深加工為一體的產業化龍頭企業,形成集養殖、屠宰、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條,基本實現“鄉鄉有龍頭、村村有基地、家家有圈舍”。與此同時,這縣還積極謀劃推進驢奶、驢食品、驢胎盤、驢奶粉、驢骨頭、驢皮六大加工廠,把陽原建設成為京津冀地區肉驢養殖產業強縣。
林養一體,循環發展。這縣緊緊圍繞首都“兩區”建設功能定位,全力打造“兩山、兩環、兩網、三沿、一景區、一基地”林業建設格局,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和社會資金投入造林綠化。大力發展“林養一體”復合式循環經濟,同步推進果品精深加工等產業,打造帶動貧困山區群眾致富的產業體系。重點實施了杏扁基地提升工程8萬畝,新增供佛杏種植3000畝,引進了兩個杏加工項目,成功舉辦了第二屆南口供佛杏采摘節。在原有1.2萬畝葡萄面積的基礎上,新增優質葡萄種植面積1000畝。特別是通過實施土壤改良,引進高端釀酒品種北冰紅葡萄,并試種成功,畝均收入達到1萬元,明年將在全縣推廣。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