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治,百姓安、國家穩。鄉村振興離不開秩序,良好的秩序則源自有效治理。實踐證明,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構建良好秩序、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
在鄉村振興過程中,有效治理之所以至關重要,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其一,同鄉村所處地位和承載功能密切相關。鄉村是國家政權的“神經末梢”和*基本的治理單元,鄉村治理構成整個國家治理的重要基礎和有力支撐,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鄉村善治的基石。鄉村治理的效果不僅決定著鄉村振興的質量與水平,決定著鄉村社會的發展繁榮與穩定,而且折射出國家治理的整體水平。因此,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時,要把“治理有效”作為重要內容。這既是基于鄉村所處的特殊地位作出的謀劃,也是在新時代對鄉村治理提出的更高要求,其著眼點就在于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向鄉村延伸。
其二,同“有效治理”對“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密切相關。有效治理、良性善治必然帶來有條不紊的鄉村秩序,從而對推動產業發展、保護生態環境、醇化良好鄉風、改善農民生活產生直接影響,提供有力保障。可想而知,在一個缺乏秩序、治理失效的鄉村,何談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一旦如此,則妄談鄉村振興。
實際上,從中央到地方,有關鄉村治理的探索始終未停止。只不過,在不同的時空環境下,鄉村治理所面臨的問題各不相同。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發生了深刻變化,既推動了農村社會物質層面的變化,也改變了農民的思維觀念和行為方式。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不可避免地誘發鄉村治理的參與主體和制度安排等隨之發生變化。變化的鄉村格局必然要求調整鄉村治理之策,探索契合實際的鄉村治理實踐。
比如,江蘇省邳州市近兩年正積極探索鄉村公共空間治理,將鄉村振興與村莊環境整治相結合,與增加農村集體收入相結合,與農田水利建設相結合,與道路整治相結合,與“263”專項整治相結合,與*扶貧相結合,與基層組織建設相結合,與社會綜合治理相結合等“八個結合”,采取“聽群眾說、向群眾講、帶群眾干、讓群眾享”工作法,引導群眾廣泛參與、共同治理,打造生態宜居、高質量發展的美麗家園。這項工作不僅整治了鄉村環境,有效釋放了農村公共空間,拓展了鄉村集體收入,而且還弘揚了公序良俗、強化道德約束,提升了鄉風民俗文明程度。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