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碳源有機蘋果種植啟動儀式在銅川市耀州區石柱鎮演池村舉行。演池村春燕種養殖專業合作社131戶果農,集中520畝土地,將以碳基營養肥替代化肥,種植原生態、營養價值高的有機蘋果。碳基營養肥在果農中的自發、集中使用,為低成本、大面積推廣有機農業提供了借鑒,將助推農業綠色生態循環發展實現新突破。
“我80年代開始種蘋果,2016年試驗使用碳基營養肥。碳基營養肥是黑色液體狀的,之前一畝地‘上’肥需要*,現在只需20分鐘。因為蘋果不用化肥農藥,滿是小時候的味道,還個大色艷產量高,總被客商*。去年我一斤蘋果多賣了2.5元,一畝蘋果收入比同期的普通蘋果要高一萬元左右。”演池村碳源有機蘋果種植的發起人、村民王有鋒說。
經檢測,使用碳基營養肥種出的蘋果,含糖量比普通蘋果高出35%左右,每500克富硒含量高達28.1克,400多項檢測數據均達到歐盟標準。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劉存壽教授與銅川市農科所合作,以“探索化肥替代品,改善土壤環境,提升農產品品質”為目標,根據森林土壤植物自然營養規律,用20年時間研發出了碳基營養肥。
“把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等農業有機廢棄物分解,變為水溶性小分子物質,再加入幾十種礦物元素,用設備把它們轉化成有機態,就變成碳基營養肥了。相比傳統的農家肥、秸稈還田,它能更直接滿足植物所需,吸收率能達到90%以上。”劉存壽說。
2016年12月,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該成果進行鑒定,趙玉芬等4位中科院院士認為其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因故未參加鑒定會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發來賀信,認為這項研發,首創了天然有機物“仿生化學法”快速降解新技術,取得了提質增效、減施化肥的顯著效果,為生物質及礦物資源的高效利用開辟了新途徑;為資源循環利用、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技術保障。
碳基營養肥的同系列產品———碳基營養土壤改良劑,也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實驗成功。該市的重度鹽堿地使用改良劑后,原本光禿禿的土地上長出了向日葵,且畝產籽粒163公斤,變成了肥沃良田。
山東煙臺的蘋果、廣東廣州的茶葉、新疆阿拉爾市的棉花……經過推廣和試驗,碳基營養肥被廣泛認可。
“以植物碳基營養整體解決方案為核心,用綠色循環理念,綜合解決土壤惡化、有機廢棄物處置、藥肥兩減問題,這才是推廣碳基營養肥的意義所在。”銅川農科所所長張亞建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