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黑龍江大慶市農村電商取得了長足發展和明顯成效,打下了比較好的基礎,但仍然存在縣域電商經濟發展不平衡、經營理念有待提高等問題。農村電商如何實現更好發展,還需綜合施策。
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實現年均增長30%以上
記者從去年末召開的黑龍江大慶市農村電商發展暨*扶貧現場會上了解到,肇源、林甸縣要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力爭今年實現村級電商服務站點在行政村覆蓋率達到80%以上,建檔立卡貧困村覆蓋率達到50%左右;電子商務培訓人數達到3000人次以上;農村電商交易額實現年增長20%以上,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實現年均增長30%以上;物流配送網絡實現鄉鎮全覆蓋、實現行政村覆蓋面60%以上。
同時,要積極探索有利于農村電商發展的財政、金融、土地等政策環境,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要在實現農村電商普及應用上取得新的突破。其他縣區也要大力推動農村電商創新發展,要把自建電商平臺和應用第三方電商平臺結合起來,對具有發展潛力的自建平臺予以扶持,力爭打造知名品牌。同時鼓勵農戶、合作社、農產品加工企業同第三方電商平臺深化合作,借力擴大影響,搭建產品新的銷售方式和渠道。
培育提升市場營銷理念
網絡營銷是全新的市場營銷模式,與傳統市場營銷模式有很大區別,一方面要鼓勵電商企業主動走出去,開展對接合作,不斷提升面向市場的組織化和專業化水平。
另外,要整合資源,對產品進行梳理分類,強化質量標準,加強檢測檢疫,建立商品溯源和誠信體系,形成規模效應。要整合品牌,挖掘本地農產品的地域優勢、生態價值、人文特色,做好設計包裝,講好產品故事,打響特色產品知名度,實現價值鏈提檔升級。
同時,要暢通優化農產品產銷渠道,繼續開展農超對接,積極引導農產品進市場、進商超、進社區,商務部門要做好前期對接、市場跟蹤、全程服務等工作,探索建立長期穩定的產銷銜接機制。
做好物流規劃,選好物流節點和線路,建立物流信息化平臺,整合資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解決農村電商發展“*后一公里”問題。
制定政策、打造環境、創造條件,鼓勵支持返鄉青年和農村能人領辦電商企業,深耕細作農村市場,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區縣政府要積極整合部門資源,發動企業、貧困戶、社會共同參與,共同推進農產品上行,實現電商與當地產業資源*對接,讓電商惠及貧困群眾。在挖掘特色優質農產品的同時還要有效開發農村生態資源、旅游資源、民俗風情,開展周邊游、農家樂、特色餐飲等服務型經濟,實現城市需求與農村供給的*對接。
強化農村電商人才培訓
人才是建設電商產業園區的首要前提,大慶市將以各縣區電商園區的入駐企業為依托,持續全力推進電商人才培訓工作,把企業員工、大中專畢業生、退役士兵、下崗職工等群體作為目標人群,通過讓這部分人群接觸網絡、認知網絡、使用網絡,在較短時間內開設網店,銷售縣區地產品、特色農產品進程以及工業品下鄉,形成網絡下行和上行的雙向均衡流通。商務部門要利用好現有政策,積極策劃培訓項目,有針對性地開展電商培訓。扶貧主管部門要把電商扶貧作為扶貧培訓的內容,納入年度脫貧攻堅培訓計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