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巴南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探索可復制的經驗模式,通過“村集體+農戶”、“基地+農戶”等方式大力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同時推進“農業+”促三產融合,農村集體經濟全年總收入2.37億元。
抓“農業+”促農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巴南區通過實施“農業+旅游”、“農業+教育”、“農業+文化”等模式,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引導城市資本“上山下鄉”催生一批家庭農場、民宿等,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發展。
其中,安瀾鎮通過舉辦藍莓采摘節吸引了2000余名游客,轄區累計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0余萬元;二圣鎮通過實施“農業+教育”,成功創建重慶市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基地。通過開展鄉村振興文藝創作采風等活動,巴南創作主題作品1200余件,并建有體制外文化館、圖書館11個,服務活動量分別增長336%和283%。
抓閑置資源促農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
巴南各村鎮采取“眾多企業出資、村民土地入股”的模式,盤活集體建設用地、宅基地、林地等資源,以實現資源變資產,增加村集體和村民財產性收益。
安瀾鎮平灘村立足當地土地和自然資源,積極探索實踐鄉村振興“眾創”模式,推進土地適度規模化經營,在巴南鄉村產業振興的探索實踐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農民以土地入股方式與6家農業企業、1家旅游開發公司共同成立農業股份合作社,打造重慶*鄉村振興“眾創”項目。現入股耕地面積約2400畝,4個合作社簽約村民達*,通過“產業變景區、產品變商品、農房變客房”的方式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抓品牌培育促農村供給側結構改革
巴南堅持抓效益農業,實施“一村一品”戰略,加大農產品品牌創建力度,擴大品牌農產品生產規模,做大做強品牌茶業、精品果蔬、生態漁業、特色糧油四大支柱產業。
二圣鎮以“品種優選、品質提升、品牌創建”為發展導向,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一是集中發展特色水果產業,幸福村發展了以桃子、李子、柑橘為主的500畝優質水果,建成幸福橘院扶貧產業院,中坪村新發展高山翠冠梨1500畝、巴山村完成2700畝桃子、李子、櫻桃園建設;二是在“月亮灣”萬畝漁村實施生態化改造,改建+創建1000畝生態魚示范基地。同時,該村新發展茶業800畝,臘梅花200畝。
抓示范建設促農村人居環境改善
巴南把環境綜合整治示范點建設與產業發展示范項目,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等相結合,美化村莊,全面推進農村垃圾治理,健全政民結合的管護機制。
豐盛鎮以油房村“馬吃水”和“兩路口”兩處院落為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示范點,以點帶面,由旅游主干路沿線逐步向村級公路沿線有序推進。雙河口鎮圍繞“三點三線”示范,投入城鄉環境整治資金近70萬元,沿點沿線增添各類垃圾桶200個,對公路沿線、景區周圍農房亂堆亂倒垃圾進行清掃保潔,共轉運生活垃圾存量約9噸。巴南開展“大棚房”問題專項整治,共清理屬于“大棚房”問題項目20個。
下一步,巴南將按照重點建設任務,突出支柱產業,打好*脫貧攻堅戰總要求,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及貧困村產業扶持發展項目,抓好鄉村振興各項工作落實。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