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淅川縣馬蹬鎮千畝大閘蟹養殖基地,幾名農業技術人員正在對水質指標進行檢測。在清澈丹江水的滋養下,在技術人員的持續管護中,一批批鮮活的大閘蟹發往全國市場,走上百姓餐桌。
淅川縣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和渠首所在地,也是*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河南省深度貧困縣。近年來,該縣生態產業蓬勃發展,逐漸成為護清水、促脫貧、保增收的重要途徑。淅川縣委書記盧捍衛說:“我們堅持水質保護、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產業規模化、標準化、有機化、品牌化發展,全面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逐漸走出了一條優質農業發展之路。”
在封裝好的大閘蟹盒子上,“綠色食品”標簽十分顯眼,盒內鮮蟹生龍活虎。“我們在縣農業部門的指導下,嚴格按照國家標準進行規范化養殖,蟹的品質穩居多數同類產品之上。”馬蹬鎮大閘蟹養殖基地負責人寇元欽說。
該縣編制了《淅川縣農業標準化實施方案》,制訂了全縣優質農產品生產技術標準,指導農戶進行標準化生產;出臺扶持政策,激勵農產品生產者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化建設兩手抓,對“三品一標”認證成功者進行萬元獎勵,對創成知名品牌者予以財政資金和項目資金的傾斜支持;以龍頭企業、“三品一標”生產單位為重點,開展可追溯制度建設,建立“生產有記錄,流向可追蹤,質量可追溯,責任可界定”的產銷一體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流程,確保產出的農產品品質優良。
嚴格的日常監管也是該縣農產品質量穩步提升的有力保障。“我們緊盯農產品生產企業、收購儲運企業和農產品批發、零售市場等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加強對農產品生產經營的監督檢查,確保農產品質量穩定。”淅川縣農業局局長嚴國良說。
該縣以專項檢查和突擊檢查為手段,實行*有力的監管措施。建立進貨查驗、質量追溯和召回制度,實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監管名錄和“黑名單”制度,落實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誠信檔案及購銷臺賬制度,加強對農產品生產經驗活動的管控。定期對縣內主要農產品生產基地、交易市場的投入品進行抽查,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進行監測。去年以來,監測、抽查生產單位和農產品分別達2000次以上,抽檢結果均達合格標準。
為確保農產品品質持續優良,該縣持續抓農業面源污染治理。2016年以來,投資3750萬元,通過土壤改良修復、秸稈綜合利用、地膜污染防治等途徑,消除污染因素,提升改良土壤品質;實施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項目,擴大有機肥施用面積,讓農產品更加綠色、更加健康;強化對農業面源污染的執法與打擊力度,建立應急處置機制,實施案件協查、聯合辦案,嚴打污染違法行為,將污染發生的可能性降到*,筑牢了縣域農作物健康成長的安全屏障。
在規范化的種植生產模式下,在嚴苛的管控與污染防治中,淅川縣農產品質量穩步提升,目前已認證無公害農產品16個、綠色食品32個、有機食品53個,“丹江魚”、“石臼辣椒”等品牌效應逐步凸顯,淅川的綠色農產品正走出大山、走向市場。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