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甘肅專家研究隴薯40年:“救命薯”到“致富薯”
甘肅專家研究隴薯40年:“救命薯”到“致富薯”
農業網   時間:2019/1/3 13:52:00  來源:中新網甘肅  閱讀數:382

  “我出生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那時正是困難時期,馬鈴薯就是百姓的‘救命薯’。研究馬鈴薯*初的想法就是想讓農民吃飽飯。”有“隴薯傳奇”之稱的科技人物——甘肅省農業科學院馬鈴薯研究所名譽所長王一航近日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說。他的奇跡作為甘肅省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圖片展,農業成就展的一部分展出。

  1977年恢復高考,當時29歲的王一航考入了甘肅農業大學。1982年畢業后,被分配到甘肅省農科院,前往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設在渭源縣會川鎮的馬鈴薯育種站工作,由此開始了他長達37年的“隴薯人生”。

  37年來,王一航先后主持完成國家、省部級馬鈴薯科技項目20余項,相繼選育出隴薯系列馬鈴薯新品種12個,在甘肅全省以及寧夏、新疆、青海、陜西、四川等周邊省區累計推廣4000余萬畝,取得巨大經濟社會效益,有力助推了甘肅省乃至全國馬鈴薯產業的發展。

  視事業為生命,王一航總說只要是為事業付出,再辛苦都值得。為了選育優良品種,王一航常常成天泡在試驗田里,和農民一樣干農活,并不斷地觀察記錄。

  “為了保證試驗的種植質量,確保播種的行株距達到設計標準,需要親手扶犁,一整天下來累得腰都直不起來。”王一航說,“農業科技工作者既要干得了農活,又要做得了實驗,人家都說我們是‘拿工資的農民’。”

  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余,王一航還將大量精力投入到馬鈴薯新品種和先進技術的推廣中。近幾年,他累計組織舉辦農民培訓班300多次,培訓農民超過3萬人次。

  王一航還有另一個身份——“推銷員”,每年經他介紹調出的馬鈴薯良種都在數百萬公斤以上,不但為種薯打開了銷路,還幫助農民增加了收入。

  從“救命薯”到“致富薯”,王一航的研究也適應著這一改變。王一航說,團隊選育的“隴薯7號”不僅味道好,還可以在中國南方冬季栽培,把甘肅培育的馬鈴薯種到了嶺南。

  2018年9月,70歲的王一航到達退休年齡,可他初心未改:“我將繼續馬鈴薯研究工作,把甘肅馬鈴薯產業推向世界。”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ishiyu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