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斤,1200斤,來,這邊上賬……”近日,河南洛陽市宜陽縣花果山鄉寺院村村部前的廣場上停了一輛大貨車,村民們抬著一筐筐香菇等著上秤。貧困戶賀玉紅難掩笑意:“香菇有人上門收購,銷路不愁,今天又賣了10000多塊。”
寺院村是花果山鄉的一個貧困村,全村人均耕地只有1.13畝,這里地處山區氣溫寒涼,山泉清澈,香菇生長周期長,質量優口感好,寺院村村支書宋衛星開始打香菇大棚種植這張牌。
宋衛星發動全村香菇種植大戶參與組建了富源農民種植合作社,建起了10個香菇種植大棚,由合作社集中育種,統一種植。還聘請縣農業局專家到村里做技術指導,組織香菇種植戶到嵩縣學習先進的種植經驗。
經過精心照料,種植合作社的*茬香菇獲得了大豐收,一個大棚能摘100多筐香菇,以一筐40斤算,每斤5至8元,一個棚就有三萬元左右的收入。2017年,寺院村生產鮮香菇5萬多斤,與洛陽多個蔬菜批發市場簽訂了長期香菇供應合同,進行統一銷售,形成了穩定的香菇產銷鏈條,帶動寺院村、碾溝村30戶貧困戶增收脫貧。目前,該村已建成香菇種植大棚20個,年平均產鮮菇7.5萬斤,產值30萬元,年凈收益10萬元。每年為寺院村村集體經濟增收4萬元,帶動每戶貧困戶年增收1000元。
“俺這兒的山區氣候,適宜食用菌種植,種出來的香菇菌傘肥厚,口感鮮美,在市場上很受歡迎。”說起村里的“寶貝疙瘩”,宋衛星滿滿的自豪感。如今的寺院村香菇已經成為寺院村的一張名片,也成了全村的“聚寶盆”。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