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品質顯著提高,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需求更加多元。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引發關注。
目前,全市農業標準化基地覆蓋率已達53.5%,較2017年提高了7.7%,北京市將為市民提供更多安全優質的農產品。
近日,北京市優質農產品產銷服務站(下面簡稱“農優站”)組織的全程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化示范基地現場觀摩會在順義綠富農基地舉辦。該基地是市農優站打造的我市第二批“全程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化示范基地”之一。園區內一棟棟蔬菜大棚整齊排列,陽光穿過塑料薄膜,綠油油的蔬菜顯得鮮翠欲滴,番茄、辣椒、草莓、韭菜長勢喜人。
基地負責人表示:“我們的智能溫室和蔬菜大棚澆水全部采用的是水肥一體化的滴灌技術,需要澆水時閥門一擰就行,提前設置好的,全自動化。棚室內還采用了自動施藥系統,20分鐘就能完成一個兩畝面積溫室的疫病預防施藥,操作人員只需配好藥液,打開開關,棚室外靜候就行。藥滴均勻,效果不錯。同時,又省人力又安全。”
本次現場會由13個涉農區的農業標準化主管部門負責人、21家全程標準化示范基地負責同志共48人參加。現場會期間,市農優站總結匯報了2018年我市農業標準化工作目標、工作重點、工作成效以及我市全程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情況,并編制下發了標準化技術指導手冊、農業標準化基地統計年報,對下一步各區標準化工作的實施具有指導引領作用。順義區農業局相關工作負責人向與會人員介紹了順義種植業標準化建設情況,分享了“到期復查,專人管理,后期整改”等方面的經驗、做法,對各區農業標準化下一步的工作推進起到了示范作用。
與會人員參觀了北京綠富農果蔬產銷專業合作社“全程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成果。其中覆蓋“產前、產中、產后”17個關鍵環節29個生產要素的全程標準化管理模式、落實全程管控理念打造的日光溫室番茄種植棚(試驗組、對照組)、草莓種植棚和育苗溫室,吸引了觀摩者的腳步:
番茄大棚里綠意盎然,一棵棵近一人高的西紅柿枝上綴滿成熟果實,宛如一個個火紅的小燈籠點綴在綠葉間,煞是喜人。基地種植人員忙著采摘、分揀、裝箱,一派繁忙景象。這是該基地借助全程標準化管理項目引進的新品種—粉紅太郎,菜農一邊忙著管理西紅柿,一邊介紹:“現在正趕上越冬茬溫室西紅柿上市,我們柿子的育苗移植、防病治蟲等每一個環節都是照著‘規矩’來的 ”。
菜農的“規矩”,就是種植的標準化。從育苗到苗子出土到定植再到病蟲害防治,每一步都有標準。
基地負責人說,“現在市場上一些西紅柿雖然很好看,可吃起來卻沒有西紅柿味兒,標準化種植模式產出的西紅柿沒有畸形果、裂果和空心果,口味也要好很多,有童年的味道。”全程標準化管理模式的應用效果得到了產業同行的認可。
說了半天,這個粉紅太郎長什么樣呢?請看基地借助全程標準化管理項目引進的新品種番茄—粉紅太郎。
活動結束后,觀摩者紛紛表示,農業標準化生產大勢所趨,做好基地“產前、產中、產后”的全程標準化管控對于規范企業管理、提升產品品質、打造產品品牌確實有意義。一些區級農業標準化基地的負責同志則直接與市農優站、市農業農村局農產品質量安全處對接,談思路、說想法,決心為現有的優級標準化基地“武裝升級”,推廣全程標準化生產,護航農產品質量安全。
隨著農業規模化和產業化的大力推進,標準化種植正在成為農業生產領域的“高頻熱詞”。市農優站統計,全市現有農業標準化基地1456家,覆蓋種植、畜牧、水產3大產業,其中優級標準化基地550家,標準化覆蓋率53.5%。今后市農優站將以“全程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為抓手,引領各區開展農業標準化基地建設工作,提升農業標準化覆蓋率,助力我市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