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巴東縣沿渡河鎮官田村茶葉基地負責人曾軍來到基地,查看茶葉長勢。他自言自語道:“事實證明,我在這里發展茶葉的選擇是對的。有縣紀委監委在這里駐村,我的信心倍增!”
近年來,沿渡河鎮全面推進全鎮農業產業“二次革命”,幫扶牽頭領導單位縣紀委監委充分用好用活省紀委監委“十二條”服務市場主體,為鎮黨委、政府出謀劃策,創新產業發展方式,引進14家市場主體引領村民發展茶葉產業兩萬畝,掀起*脫貧產業建設高潮。
定產業:群眾信心*關鍵
泥巴路、低電壓、缺水吃、無產業……這是3年前官田村的景象。
縣紀委監委駐村幫扶該村后,村組主干道硬化、戶戶吃上自來水、農村電網改造一新,特別是茶產業蓬勃興起,成了當地村民津津樂道的話題。
據縣紀委常委、駐村“尖刀班”副班長譚運柱介紹,駐村以來,他就與村民探討如何發展產業、發展什么產業的問題,村民認為茶葉是個好產業。
確定發展茶產業后,“尖刀班”成員與村組干部一道,做群眾工作,齊心協力促茶產業落地生根。先后與20多家市場主體聯系,4家市場主體先后到村洽談,巴東縣新欣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終落戶到村??h委常委、紀委書記譚若峰到村協調市場主體,解決產業發展困難,宣講產業發展政策,做農戶土地流轉工作。*終,官田村發展茶園面積1000畝。
縣紀委監委是沿渡河鎮縣領導聯系單位,有了官田村的成功實踐,便鼓勵沿渡河鎮結合當地群眾的種植習慣,調整全鎮產業發展布局,逐步形成了海拔500米以下發展柑橘(柚子)、500至1000米發展茶葉、1000米以上發展藥材的梯級產業發展格局,茶葉面積達到兩萬畝。
成產業:企農互動增活力
在解決茶葉產業基層薄弱、群眾發展產業經驗不足、基地不夠的問題上,縣紀委監委和鎮黨委、政府深入研究全縣茶葉產業發展規劃和發展茶葉獎補政策。
采用“引進來”的方式,由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帶隊,組成兩個招商小分隊,分赴廣東、福建、浙江、湖南等地和省內相關產茶地區進行招商,成功動員本地走出去創業的廣東河源眾建建筑公司和恩施芭蕉楨楠王茶品牌的益佳仁公司返鄉建設茶葉基地,引進具有雄厚資金實力的鑫盛建筑公司和三關農牧公司等企業來到沿渡河發展茶葉基地1.1萬畝,引進深圳市艾科林科技環保有限公司在龍池村、茄子坪村打造國內*大數據智慧茶園2000畝。
采用“挖潛力”的辦法,引導本地10多名民營企業家、農業企業負責人、致富能人投身茶產業,籌建基地7000畝。
市場主體進來了,要實現企農互動,農民是決定性因素。該鎮向群眾分析過去發展產業的教訓,介紹引進市場主體規模發展、標準發展的好處,對種玉米、紅薯與種植茶葉效益進行對比,讓群眾看到發展前景。群眾逐步從舍不得租地到主動要求市場主體租地,從只租荒田到拿出全部當家田,市場主體真正落地落實。
壯產業:優化環境去“藩籬”
官田村山大人稀,制約發展產業的瓶頸在交通。駐村“尖刀班”為該村集中上報1條產業主干道、5條產業區間道、11.9公里人行步道和80畝茶葉示范園。
這是縣紀委監委用好用活省紀委監委服務保障企業發展“十二條”措施的一個縮影,在產業發展中,市場主體只要有困難,就有“尖刀班”的身影。
2018年11月25日一大早,譚若峰和機關各部室、紀工委、巡察辦的干部共30余人趕到官田村,幫村民栽植茶苗。“沒想到來了這么多‘幫工’,太給力了。”曾軍情不自禁地贊嘆,道出了茶農的共同心聲。
在縣紀委監委的帶動下,鎮黨委、政府組織有意愿的群眾和企業到浙江、恩施等地實地考察,現場學習外地成功種茶經驗;帶領茶葉企業赴湖南、浙江等地選擇優質茶苗,為企業提供擔保,著力解決茶葉企業發展難題。
鎮黨委先后召開12次專題會議研究茶產業,將任務和責任落實到每個管片領導、“尖刀班”成員和村“兩委”干部身上。23個茶葉村組織召開460余場屋場會、院子會、群眾會,宣講政策、爭取群眾支持,在“尖刀班”成員中明確專人專職全程全方位為企業服務。
為解決茶苗短缺問題,爭取縣政府安排專項資金1275萬元,單獨解決8000畝2400萬株茶苗缺口問題,以“以獎代補”的形式補助到企業,充分調動企業帶領村民發展茶葉產業的積極性。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