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向好,全局主動。尤其是今明兩年,做好“三農”工作,尤為重要。近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就指出:今明兩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歷史交匯期,并且特別強調,農業農村要優先發展,要切實穩住“三農”基本盤。那么,過去的一年,“三農”工作做得怎么樣,取得了哪些經驗?今明兩年“三農”工作都有哪些硬骨頭要啃?還有哪些目標要完成呢?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剛剛過去的一年,農業農村經濟穩中有進,糧食再獲好收成,糧食總產量達到13158億斤,連續第七年穩定在12000億斤以上。
糧食的高產量,背后是發展趨向高質量。2018年,我國新建高標準農田8200萬畝,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超過2000萬畝;化肥、農藥使用量雙雙實現負增長,耕地輪作休耕試點超過3000萬畝;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8.3%。
目前,我國的糧食雖然趨向高質量發展,但仍面臨大而不強的現狀。2019年,切實抓好糧食生產,穩定糧食播種面積,調整優化生產結構,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仍是硬任務。
今明兩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這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就是對標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來尋找“三農”工作中的薄弱環節,把這些薄弱環節作為今明兩年“三農”工作的硬任務。
會議強調,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2018年,貧困地區的面貌有所改變,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取得重要進展,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有力推進,“五個一批”等重大脫貧舉措扎實落地。
2019年,脫貧攻堅仍是“三農”工作重中之重的硬任務,要切實重點解決好實現“兩不愁三保障”面臨的突出問題,加大“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脫貧攻堅力度。
在不折不扣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同時,脫貧的質量也同樣需要保障,如何防止脫貧之后再返貧,同樣是要解決的硬任務。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今明兩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歷史交匯期。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頭一場硬仗,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是會議明確的另一項硬任務。
2018年,著眼生態宜居鄉村建設,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社會事業發展,積極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和垃圾、污水治理,推進鄉村治理和鄉風文明。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不斷縮小城鄉差距。這種差距,除了人居環境之外,還有收入。2018年,我國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預計超過14600元,有望保持“兩個高于”。
農村改革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源源動力。2018年,中央投入高達5400多億元,重點支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重大項目工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央試點縣達到約1000個;三權分置改革不斷深化,30多個省份已報告基本完成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未來兩年,農村改革的任務仍然艱巨。
2018年,“三農”工作交上了沉甸甸的成績單,“三農”形勢向好,直接保證了整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全局的穩定。
目前,國內外形勢嚴峻,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外部風險大;農業農村基礎依然薄弱,農產品供給結構性問題依然存在,部分大宗農產品價格持續低迷,產業鏈條短、產銷銜接弱、質量效益低等問題還很突出,農民增收難度大;鄉村建設投入不足,“人地錢”仍是“卡脖子”約束;鄉村陳規陋習還不同程度存在,農村發展與治理挑戰多。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復雜形勢下,必須充分認識做好當前“三農”工作的特殊重要性,牢固樹立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政策導向。
只有切實穩住“三農”這個基本盤,突出抓好“三農”工作各項硬任務的落實,才能確保2020年順利完成承諾的農村改革發展目標任務。
2018年,糧食再獲好收成,鄉村振興開局良好,脫貧攻堅有力推進,農村改革持續發力等等,這些說明,“三農”發展,持續向好。而這些成績來之不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艱巨的任務在農村,*突出的短板也在農村。目前,做好“三農”工作,就是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任務。只有把硬任務完成好,才能讓農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成色和含金量。這不僅需要各地各界因地制宜、穩扎穩打,還需要廣大農民朋友積極主動,把自己的家建得更美更好。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