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四十年,作為脫貧增收*產業,英山茶產業經歷了從傳統生產“小茶葉”到興縣富民“大產業”的華麗轉變。
大別小香云霧茶酒是大別茶訪*新投產的茶類產品,春節期間將全面上市。茶酒、茶面膜等茶葉深度產品的開發,是大別茶訪多元化發展的一個縮影,英山茶產業創新改革的勃勃生機猶如綠色茶園,令人神往。
茶產業的興盛得益于改革開放,英山有著悠久的種茶歷史。“北緯30度黃金產茶區、海拔高、環境好、茶文化歷史悠久”等諸多有利因素讓英山人看到了希望。
改革開放以來,英山縣茶園面積由1978年的3.9萬畝發展到如今的26萬畝,產量、產值分別由90萬公斤、180萬元增加到2800萬公斤、21億元,全縣從事茶生產加工銷售的人員由改革開放初期的不足5000人增加到如今的12萬人,英山也有了“中國茶葉之鄉”的美譽。
在二十一世紀初期的十年,英山茶葉逐漸面臨產大于銷的尷尬,縣委、縣政府迅速做出調整,開始在茶旅融化上做文章。
90后姑娘吳閣2016年辭去武漢的工作,回到家鄉,成為翠綠茶業的一名茶藝師,她說家鄉優美的茶戲、茶故事有著迷人的吸引力,茶旅融合的發展模式也讓她找到了工作的機會。
像吳閣一樣,大批英山茶葉人對英山茶文化的宣傳與傳承讓英山茶葉的銷售煥發了新的活力,從1992年起,該縣連續舉辦27屆茶葉節、茶文化旅游節,“以茶促旅、以旅促茶”,制定《英山云霧茶》地方標準,注冊了地標商標,讓“英山云霧茶”品牌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青睞。
從傳統生產的“小茶葉”,到興縣富民的“大產業”,小小茶葉見證了英山四十年改革開放的發展經歷,英山縣在茶葉品牌打造、深度開發、文化建設、出口銷售、茶旅融合上的持續發力,一定會讓英山茶產業迎來更美好的明天。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