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董仲海時,他正和家人在大棚里割韭菜,準備晚上送到縣天一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一排排整整齊齊的韭菜長勢喜人,“一般下午割,晚上7點半直接送到批發市場,上午割的話韭菜容易發軟,看上去不新鮮。”來自山東的董仲海在高新區余蕩村種植了12畝地的韭菜,通過精細化管理,一年能賺15萬元。
“我一開始是在山東種田,后來去太倉賣蔬菜,現在來到如東搞種植業。”董仲海來我縣種植蔬菜已有10年,一開始,他嘗試了多種蔬菜的種植,后來發現,周邊種的人越來越多,利潤也越來越小。為了規避風險,董仲海選擇只種植韭菜這一個品種,實行精細化管理。
他從村里流轉了12畝地,在7畝地上搭起了8張大棚,還留了4畝地露天種植。他告訴記者,選擇“大棚+露天”的種植方式,可以錯開韭菜的上市時間。“大棚韭菜是天冷的時候割的,露天韭菜是天熱的時候割的,韭菜對溫度的要求也蠻高的,*是維持在18℃左右。所以天冷了就搭大棚,蓋上薄膜紙,天熱就搭遮陽網。”董仲海說,當初之所以改種韭菜,也是看中了它一旦種植,三年不用操心的優勢。他表示,韭菜雖然收益好,省人工,但要想讓韭菜長得好,就要在前期將韭菜的根打好基礎,使用優質的有機肥做底肥。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