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做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鄉村是生態環境的主體區域,生態是鄉村*的發展優勢。推進農業綠色發展,不僅是加快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更是鄉村振興的客觀需要。伴隨進一步解放思想的熱潮,長春市進一步更新觀念,對標高位,科學謀劃,農業農村發展保持穩中有進的好勢頭。隨著創建全國綠色有機農業示范市的持續推進,我市突出質量興農、綠色興農,開展“農業質量年”活動,大力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新創建了20個綠色有機示范園區,并推進化肥、農藥使用量負增長行動,讓綠色發展成為農業生產的主旋律。
積極創建綠色有機農業示范市
在前不久舉行的第十九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暨第十二屆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上,農安縣春江堰家庭農場帶來的有機大米、面粉等產品受到歡迎,前來購買產品、洽談合作的人絡繹不絕。
春江堰家庭農場是長春市首批綠色有機農業示范園區,在生產中,農場嚴格執行綠色有機種植標準,種植的糧食、蔬菜、水果逐漸走出長春、走向全國。
和春江堰家庭農場一樣,九臺區的紅光水稻農機化生產專業合作社也是綠色有機農業示范園區,種植的綠色有機水稻遠銷全國各地,合作社也因此走上發展快車道。
在長春市各地,活躍著40個綠色有機農業示范園區,引領帶動著全市綠色有機農業發展,為黑土地增添了新活力。2016年,國家原農業部、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支持長春市先行開展綠色有機農業示范市創建工作,為全國做好示范引領。在創建過程中,長春市將農業資源優勢、生產優勢和產品優勢轉化為質量優勢、品牌優勢和效益優勢,加快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
在發展綠色有機農業過程中,長春市加快推進綠色有機農業示范園區建設,示范園區以龍頭企業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依托,采取了“公司+基地+農戶”“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等新型產業化經營模式。預計到2021年末,長春市將在全市布局建設種植、畜禽養殖、林特、漁業、產業融合100個綠色有機農業示范園區。全市“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數量達到1000個,綠色有機農業種植面積實現倍增,綠色有機產地環境監測面積達到40萬公頃,綠色有機農業產值達到500億元,建成全國綠色有機農業產業基地。
化肥負增長行動有序推進
綠色生產,不僅在示范園區落地,也扎根廣袤的農田,受到越來越多農民的認可。
為推進農業綠色化、優質化,保障農業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長春市2018年啟動了化肥使用量負增長行動。
“我們以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進村入戶、施用配方肥到田為目標,減少不合理化肥投入。”長春市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全市以創建綠色有機示范市為切入點,全面推進測土配方施肥工作深入開展,實現化肥使用量負增長的目標,確保糧食穩定、農民持續增收、農業可持續發展。
完成土樣分析檢測8400個,免費提供施肥配方卡8400個;推廣施肥卡測土配方施肥面積288萬畝;增加測土配方數據庫信息8400組;建設12個以上測土配方施肥示范區……長春市積極推動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進村入戶,完善不同區域施肥指標體系建設,完善化肥與有機肥配比參數。
同時,推進施肥方式進一步轉變,玉米追肥面積達到300萬畝以上,減少化肥總量5%以上。
綠色防控成為新時尚
除了化肥使用量負增長行動,長春市還開展了農藥使用量負增長行動。在去年的水稻種植中,位于九臺區其塔木鎮的吉林省星海農民聯合社就用上了“新武器”——長得像白色小燈籠的新型飛蛾誘捕器。“我們發展綠色水稻種植,已經不再噴農藥了。誘捕器里裝有誘劑,通過它來誘殺雄性二化螟成蟲,達到防治二化螟的目的。”合作社負責人介紹說,綠色防控技術減少了農藥對大田農業的污染和人工的投入,讓水稻生長環境更好,合作社的綠色大米受到市場的歡迎。
綠色防控,正在成為長春市農業生產的新時尚,一批現代監測工具出現在農田里。在農藥使用量負增長行動中,全市依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病蟲防治專業化服務組織,集中連片整體推進,大力推廣新型農藥,提升植保裝備水平,加快轉變病蟲害防控方式,大力推進綠色防控、統防統治,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病蟲害可持續治理技術體系,實現農藥減量控害。
“通過開展農藥使用量負增長行動,科學用藥水平將明顯提升,單位防治面積農藥使用量將控制在近三年平均水平以下。”長春市農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減少農藥使用量的同時,全市將提高病蟲害綜合防治水平,做到病蟲害防治效果不降低,促進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穩定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