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永仁縣中和鎮他的苴村馬耙田基地里一片火熱景象。在嘰嘰喳喳的叫聲中,2萬余只小雞苗從生活了2個多月的脫溫室里移出,來到為它們量身打造的新雞舍里。這些小雞苗身上,孕育著當地群眾新的脫貧希望。
“小雞苗經過脫溫后長得壯實了,讓它們到大棚里簡單適應之后,就可以逐步到基地的果樹下自由成長了。”基地技術員小陸樂呵呵地說。在這個節骨眼上,村黨總支書記李俊成了*忙碌的人。他三天兩頭往基地跑,觀察小雞們的長勢,給小雞們喂食、拍照片、發朋友圈,“這些小家伙們非??蓯?,我可是親自看著它們一點點長大的,現在是名副其實的‘雞司令’了。”
他的苴村是一個深度貧困村,過去因交通不便和環境閉塞,群眾的市場意識不強,僅滿足于自給自足,空守著一片青山綠水,卻難以找到適合發展的產業。經過多方探尋論證,他的苴村黨總支決定利用當地群眾熟悉土雞飼養又有養殖基地,以及生態良好的優勢,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互聯網”的模式,引進彝人農夫養殖有限公司開展“山窩雞”養殖。
“能為群眾做點事,我感到非常高興。”彝人農夫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伍加望感嘆道,他的苴雖然偏遠,但這里山好、水好、群眾熱情樸實,自然條件優越,是養殖“山窩雞”的好地方。“你看小雞苗們長得非常壯實,過不了幾天,就可以到核桃林、板栗樹下覓食了。”伍加望說,“預計到4月份左右,這些雞就可以順利產出*批蛋,并通過公司的銷售渠道賣出去。初步估算,一只雞每年可以為農戶帶來100元左右的收入。”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