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2018年,湖北省糧食總產567.8億斤,成為了歷史上又一高產年份。眾所周知,過去的一年里,湖北省糧食生產受到了自然災害和市場波動的雙重挑戰。嚴峻考驗下,湖北省如何扛起中部糧倉的重任?
又是一年辭舊迎新時,洪湖市烏林鎮四屋門村家家戶戶洋溢著豐收的喜悅。2018年,在春露合作社帶領下,村民們選種優質再生稻,頭季產量畝產達到1300多斤,再生季畝產達到700斤,畝平節本增效500元以上。2018年,當國家再次下調稻谷*收購價,春露合作社副理事長蘭夕良介紹,村里種糧農戶收益還提高不少:“一畝地我種一季收兩季,兩季可打3000斤產量,通過銷售可以搞4000元。”
2018年,再生稻等優質稻種植面積占比 77.3 %,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優質小麥種植占比 79.6 %,比上年提高 9.9 個百分點。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肖長惜介紹,湖北要扛起中部糧倉的重任,必須持續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打出包括調良品種、調優布局在內的組合拳:“湖北的糧食生產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有關綠色發展意見,我們主要是突出了調良品種、調優布局、優勢作物向優勢產區集中,調綠生產模式、促進減肥減藥節水節本節勞,提高效益。”
300萬畝富硒富鋅特色功能稻區、400萬畝香粳糯稻區、500萬畝再生稻區、600萬畝稻漁綜合種養區在荊楚大地散發出勃勃生機。
在糧食主產地監利縣、公安縣以及潛江等地,為了讓種糧農民豐產又豐收,這些地方發揮區域內河湖交錯,土質條件良好的優勢,發展“蝦稻共作、稻漁種養”等綠色高效種養模式。截至2018年,全省稻田綜合種養面積達到590萬畝以上。數據顯示,以監利、潛江為代表的蝦稻共作模式,實現畝產千斤稻,畝增兩千元,實現“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穩糧增效、糧漁共贏”。監利縣委書記黃鎮介紹:“以秋冬農業開發為先手棋,推廣高效模式,培植新型主體,創建知名品牌,全面提高種養效益。新增蝦稻共作,稻漁種養面積25萬畝,達到80萬畝。”
種好糧,夯實供給側改革之基。效益好,糧食安全才可持續。為了賣好糧,湖北省全面實施質量興農、品牌強農戰略,集中力量打造湖北特色的“米袋子”品牌,支持優勢產區協同開發“潛江蝦鄉稻”、“洪湖再生稻”等區域公共品牌。湖北糧產量、質量、效益齊頭并進。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處處長孫宏俠:“今年我們糧食生產更重要的是我們探索了一個種養結合、增加農民種糧的綜合收益,推動糧食可持續發展,保障糧食數量和質量安全這樣的一個好的路子。”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