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產業“后整理”是指對農產品產后進行分揀、分級、冷藏、冷鏈、包裝、加工、銷售等后端的一系列整理過程,改變過去粗放的農產品銷售模式,實現農業產業精細化發展,提升農業附加值。
如今,我省越來越多的農業產業搭上了“后整理”的快車,掀起了一場產業升級的變革。農業產業“后整理”在陜西的發展推進,帶來的是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農業產業發展質量的提升,讓農產品效益倍增。
幫小農戶對接大市場
2018年12月20日,剛開業的漢濱為農服務中心熱鬧非凡。農產品超市展銷臺上,琳瑯滿目的農產品吸引了不少顧客前來購買。
壩河鴉鴿山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純手工紅薯粉條當天上午就賣了600余公斤。合作社理事長崔世滿說:“我們今年生產的150噸純手工紅薯粉條遇到了銷售難題,如今有了漢濱為農服務中心這個平臺,可以使我們的產品銷路更加暢通,農戶收入更高。”
“為農服務中心不僅有農產品超市實體店,還有淘寶、京東等線上銷售平臺,可以幫助農戶把農產品直接銷售到顧客手中。”漢濱為農服務中心負責人江甲強告訴記者,除了農產品銷售,該中心還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項目規劃編制、農產品策劃包裝、“三品一標”認證及農業技術推廣等服務,抓好農業產業“后整理”。
家住漢濱區茨溝鎮瓦鋪村的貧困戶任成堯家有2.4畝地,往年種植玉米,2018年漢濱區鼓勵種植辣椒,他就試種了2.4畝辣椒。“以前種玉米沒掙下幾個錢,2018年開始種植辣椒,2.4畝地總共收獲辣椒0.6萬公斤,每公斤1.8元,收入了1萬多元。漢濱區要把辣椒產業做大做強,聽說還引進了兩家辣椒加工企業,要發展訂單農業和辣椒深加工,這下我脫貧的信心更足了。”任成堯樂呵呵地說。
“今年漢濱區大力發展辣椒產業,全區2萬畝辣椒,產值近1億元,產品大多銷往重慶、遵義、武漢等地。然而產量上去了,產值還有提升的空間。從地里收購的辣椒,做成辣椒醬賣出去,價格可增加30%左右,所以我們要千方百計延長產業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帶著農民一起賺錢。漢濱為農服務中心干的*件事,就是給漢濱區的辣椒設計區域公用品牌標識,目前設計圖樣初稿已經完成,‘三品一標’的認證還在進行中。可以想象,漢濱富硒辣椒品牌打造成功之后,必將極大提升我們漢濱區辣椒及其深加工產品的知名度和價值。”江甲強說。
據了解,為了全面提升漢濱區辣椒的附加值,該區2018年引進了兩家辣椒加工企業,在辣椒產業“后整理”上下功夫。安康盛華富硒食品有限公司是漢濱區農業局從黃陵縣引進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公司總經理晏子民告訴記者,目前企業正在建設2400平方米的標準化加工廠,加工設備已全部到位,今年元月試投產,設計年生產能力為2000噸。正式投產運營后,企業將以訂單農業的形式與各園區、合作社及貧困戶簽訂蔬菜收購協議,統一加工、包裝、銷售。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小小蘋果一頭連著農民、一頭連著市場,從一家一戶的散果轉化為商品,經過產業“后整理”讓附加值大大提升。
“蘋果產業‘后整理’可以提高我們對蘋果產業市場的話語權、定價權。”洛川縣蘋果產業管理局局長張軍旗說,“過去農民將大小、成熟度不同的蘋果混賣,不但影響品質,還容易形成惡性競爭。果商收購后再分揀,賺走了一大部分增值效益。現在我們鼓勵農民分批采收、分級銷售,讓收益回歸果農。”
2018年10月中旬正是蘋果采收季,富縣交道便民服務中心茹子社區的果農張啟栓采摘蘋果后,沒有像往年那樣直接在地頭賣給蘋果經紀人,而是送到了附近剛落成啟用的富縣誠鑫交割庫。交割庫負責人季佳林將這些蘋果分了級,117.3公斤蘋果支付了他1200元。“混著賣的蘋果每公斤7元,分級銷售每公斤平均能多賺3元錢。”張啟栓說。
2018年下半年,延安市許多果品企業都在下大力氣進行智能選果線建設。“2018年7月公司啟用了從法國引進的4.0智能選果線,不但外觀檢測更精細,還能看到蘋果內部,把外觀完好但‘霉心’的蘋果找出來。選果線還能準確分辨出蘋果的糖度和硬度,讓顧客拿到的蘋果又紅又甜又漂亮。”富縣吉子現鎮的陜西綠平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錄平說,用了智能選果線,銷售額較去年有大幅提升,企業的底氣更足了。
冷鏈建設是蘋果產業“后整理”的核心環節之一。2018年10月15日,在洛川蘋果產業后整理示范園區,一座3萬噸智能氣調庫正在加緊建設中。“氣調庫利用條形碼管理技術,使每件產品存儲信息專有化,存儲位置*化,出入庫自動分揀。蘋果在氣調庫里放一年拿出來,和剛摘下來一個樣。”陜西洛川蘋果有限公司總經理安李民對記者說,“建設氣調庫可實現錯峰銷售,做到一年四季無縫隙供貨。”
園區內,洛川琦泉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的生物質發電項目完成了廠房主體工程和配套取水工程建設,于2018年年底并網發電,一年可消耗30多萬噸廢棄果枝,提供綠色電力2.6億千瓦時。洛川金億來農資科技有限公司可將廢舊反光膜轉化為塑料顆粒,再制作成其他塑料制品,有效破解了果區反光膜回收難題,帶來顯著生態效益。
通過蘋果產業“后整理”,洛川縣目前蘋果中高端市場銷售量占總產量70%以上,2018年蘋果“后整理”增加工業產值達到5億元,農民每公斤蘋果增加收入0.4元至1元錢,累計增收1億多元。
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直羅鎮地處富縣子午嶺*自然保護區腹地。這里水質好、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非常適宜水稻生長,有1300多年的水稻種植歷史,所產稻米油性大、口感醇、營養豐富。遠近聞名的“直羅貢米”就產自于這片沃土,在隋唐時期曾作為宮中貢米,頗負盛名。
“隨著水稻種植面積的減少,很長時期以來,農民主要種植玉米,水稻變為零星種植,產的大米大多留著自己吃,少量由農戶自行銷售,沒有形成規模,價格也賣不上去,每公斤大米售價為5元左右。現在有了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管理,篩選后包裝,分級銷售,每公斤大米*賣12元,價格增加了一倍還多。”2018年12月3日,直羅鎮胡家坡村黨支部書記趙玉亮說,現在全村水稻種植面積超過1000畝,目前水稻已收割入倉,銷售火爆。
近年來,富縣農業局把恢復水稻種植、擴大種植面積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重點在直羅鎮、張家灣鎮恢復、新建水稻田近萬畝,同時以合作社為載體,實施全程統一管理,以水稻產業為依托,發展全域旅游,以農業產業“后整理”為抓手,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據了解,直羅鎮建成了年生產能力30萬公斤的現代化大米加工廠,對水稻進行精細化加工,以提高市場銷售價格。經過“后整理”的大米,每公斤價格從5元至7元提高到10元至20元,每畝地純收入可達4000元左右。
直羅鎮還引進投資建設酒廠,利用分揀后的碎米釀酒。這進一步延長了產業鏈,提升了大米附加值。為擴大銷售體系,該鎮還積極在北京、西安、延安建立“直羅貢米”銷售點,并在淘寶網建立網上銷售平臺,著力打通農產品進城的“*后一公里”;創新推出了私人訂制“直羅貢酒”服務,為農產品的銷售找到了新途徑。
水稻產業“后整理”架起了生產者與銷售者之間的橋梁,解決了小農戶對接大市場的難題。“農業產業‘后整理’,讓‘直羅貢米’這一品牌更加響亮,成為農民增收新引擎。”趙玉亮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