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南充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產值率先破千億元大關
南充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產值率先破千億元大關
農業網   時間:2019/1/16 9:40:00  來源:四川新聞網  閱讀數:359

  去年以來,南充狠抓“中國晚熟柑橘之鄉”建設,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1+8”農產品精深加工園區和現代農業產業融合園區建設,現代農業千億產業集群發展新動能持續增強。

  2018年,南充謀劃實施重點農業項目62個,總投資額324.44億元,全年計劃投資額108.03億元,預計完成投資110億元,占年度任務的101.9%;新增億元農業龍頭企業20家,新建現代循環農業園區20個,新添農業新業態示范樣板21個,估算帶動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產值達1020億元,提前兩年在“五大千億產業集群”中率先實現“千億目標”。

  增添動力智能融入有機農業

  綠色發展循環模式全面建立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西充縣義興鎮殿子山村的南充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智慧農業示范區,這里的蔬菜大棚一片連著一片,大棚內各種蔬菜瓜果長勢正旺,蔬果藤蔓間分布著各種感應儀器和噴灌系統,實時監控著大棚里的溫度、濕度。

  “我們種植的是有機蔬菜。”南充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負責人介紹,有機蔬菜對生長環境特別挑剔,需要優良的土壤、水源、空氣、肥料等。因此,大棚內不僅安裝有自動施肥機,還安裝有凈水機,給蔬菜澆的水都要先凈化去雜,而何時施肥、何時澆水,都由電腦“計算”。

  在南充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總控制中心,記者戴上VR眼鏡后,便能看到大棚農作物長勢,如同身臨其境。技術員介紹,大棚在線監測設施和土壤傳感器,能全天24小時自動監測溫度、空氣質量、水質、風向,以及土壤的PH值、濕度、含水率、電導率,這些數據自動傳輸到總控制中心,一旦指標出現超標,系統立即報警并自動生成解決方案。

  “目前,南充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面積達2000畝,投入5000萬元,建有智慧農業總控制中心、智能玻璃溫室大棚、新品種示范區、農業物聯網工程等。”西充縣農牧業局相關負責人說。

  實際上,南充已有很多地方和企業,通過充分利用物聯網等高科技提升農業現代化程度。南充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只是一個縮影。

  順慶區綠科禽業百萬只蛋雞產業園引入荷蘭自動化喂養、集蛋設備,蛋雞什么時候喂食、每天喂多少次食,都由智能終端控制。蛋雞產下的雞蛋,由自動化集蛋設備傳送到包裝車間。在高度智能化設備助力下,一個規模達10萬只蛋雞的圈舍,只需2名工作人員即可輕松打理。

  在位于西充縣中嶺鄉的四川廣綠生態農業園,工作人員在進行火龍果育苗。在西充縣農產品質量安全實時監控中心,火龍果生產的全過程,都在監控中心屏幕上實時顯示。

  “南充在發展現代農業方面重視有機循環。”市農牧業局局長滕明鵬說,我市強力推進標準化生產,嚴格執行農產品生產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制定完善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建立生產檔案制度、產地準出制度和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健全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達98%以上;加快申報認證“三品一標”,全市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達24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整市通過,綠色食品認證達55萬畝,有機認證(含轉換)達30萬畝基地。

  打造現代循環農業示范園區,是南充培育現代農業千億產業集群特色之一。

  1月14日,記者在高坪區喻家鄉十圣村300多畝油桃樹基地看到,1000多只土雞在林中追逐覓食。“這片油桃林共2萬多株桃樹,有早熟品種和晚熟品種,錯季上市。去年,我在桃林中養土雞,發展林下經濟。雞吃蟲子和雜草,雞糞為桃樹提供有機肥料,實現資源循環利用。”油桃基地業主陸鳳告訴記者,她去年養了2000多只土雞,純利潤4萬元左右。

  記者從市農牧業局了解到,如今,林下經濟循環農業模式已在南充遍地開花。滕明鵬告訴記者,南充對畜禽糞污、農作物秸稈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探索實踐走在省內其他市(州)前列,形成“1+N”等多種以沼氣為紐帶的種養結合、內循環零排放、商品有機肥開發、林下經濟、生態循環等循環農業模式。我市從2017年啟動現代循環農業園區建設,2018年新建現代循環農業園區20個,總量達84個。

  同時,為培育更多億元農業龍頭企業,南充堅持招大引強、扶優做強,重點培育以農林牧漁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和休閑農業為主的農業龍頭企業;支持龍頭企業通過資本運作、產銷聯合、基地擴張、技術改造等方式做大做強。據統計,2018年,全市新增億元農業龍頭企業20家,總量達72家,到2020年全市億元龍頭企業總數力爭達到100個以上,10億元以上的企業集團達到10個以上。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hh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