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上了這套智能監控感應設備后,可以實現溫室大棚風口的自動閉合,農業生產變得更加標準化、*化,不但降低了人工成本,也更易于培育出優質高產農產品!”1月13日,大連翔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石寶說,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如今已應用到田間地頭,只需要在電腦或手機上操作,溫室的各項指標一目了然。
翔澤公司一共有132個溫室大棚,占地14.2公頃。公司從2017年開始進行現代信息技術成果在農業中的應用,目前已實現智能設備全覆蓋,溫室監控與數據管理系統全程智能調控溫度、濕度和光照等與農作物生長息息相關的數據,一旦指標超過規定標準的臨界點,系統就會在電腦或手機上發送信息“報警”,這時只需在鍵盤上輕輕一點,問題就迎刃而解,實現了農業可視化遠程診斷、遠程控制等智能管理。石寶說,種養管理“一手掌握”后,再也不是看天、看地、看作物的傳統田間管理了,而且不用農業技術人員起早貪黑來回跑現場,人力成本可節約近30%。
記者了解到,大連市大力推行農業綠色生產方式并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將其作為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路徑。注重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越來越多的智能化設備以及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各環節,推動了信息技術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數字農業、智慧農業應運而生,農業發展質量顯著提高,助力農民增產增收。2018年,全市農林牧漁及服務業增加值增長3.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同比增長8%左右,再次超過城鎮居民收入增幅。
不僅如此,智慧農業在改變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的同時,還廣泛滲透到農產品流通、服務、監管的各個環節,農產品可追溯就是其中之一。智慧農業對農作物從種植期、生長期到成熟期乃至銷售環節進行詳盡的數據記錄,通過農作物的“生長檔案”,真正做到產品溯源,切實保障農作物的市場穩定和食品安全。
大連圣豐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出產的農產品包裝上有圖文并茂的“身份證”。拿出手機掃一掃包裝袋上的追溯二維碼,既有包括產品名稱、重量、生產日期與保質期等在內的常規項目,又有農產品從生產到配送的全流程臺賬數據,涵蓋了產品完整的成長記錄。消費者還可以通過二維碼直接從網絡訂貨。而實現這些服務正是基于智慧農業的發展,即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的融合。公司全年有機蔬菜產能達500噸,信息技術的應用拉近了企業與市場的距離,縮短了銷售時間,也增強了消費者對企業的信任度,有助于企業打造綠色安全的高端品牌。
智能化、信息化新技術還為農產品營銷以及農業技術推廣探索出智慧農業“互聯網+”新模式。大連菖樂農業合作社利用農業眾籌新思路,把虛擬的“開心農場”變為現實。凡是認養土地的用戶均可通過手機實時查看自己購買或認籌的土地從播種、生長到采摘的全過程,實時查詢、追溯作物的各環節,享受當“都市農夫”的樂趣。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