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南京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周明國團隊領銜完成的“殺菌劑氰烯菌酯新靶標的發現及其產業化運用”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是周明國第三次捧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這*,他的團隊研究發現了極其重要的殺菌劑新靶標肌球蛋白,可以*防控引起小麥赤霉病和水稻惡苗病的鐮刀菌,提高了農藥創制和鐮刀菌病害及毒素控制的科技水平,可謂全面打響了一場堅實的糧食保衛戰。
該成果探明了肌球蛋白變異分化規律,對其潛在的抗藥性風險進行了可控性預測和分析,并以此為基礎,研發了以肌球蛋白抑制劑氰烯菌酯為核心技術的多種增效復配制劑及配套應用技術,有效發揮了擴大抗菌譜、治理抗藥性、控制鐮刀菌毒素、促進作物健康生長等不同作用,解決了鐮刀菌病害防治的世界難題。
該團隊還在探明傳統殺菌劑多菌靈抗性機制的基礎上,發明了LAMP簡便、快速、高通量實時檢測抗藥性的方法,構建了在多菌靈抗性發生嚴重地區進行示范推廣的新策略。在全國10省、市、自治區大面積推廣應用氰烯菌酯防治小麥赤霉病和水稻惡苗病的藥效及增產效果,與使用傳統農藥多菌靈、咪鮮胺等形成了鮮明對比,加速了成果的推廣應用。該成果構建了從基礎研究至應用技術研發的農藥系統性創制新模式,實現了我國農藥創新的重大突破。
小麥赤霉病又名麥穗枯、爛麥頭,不僅可造成小麥20%~50%以上的嚴重減產,流行時甚至絕產,還會嚴重危害人畜健康。“經過多年來的反復科研攻關,我們掌握了新式‘武器’氰烯菌酯的各種技術參數,可以*對付帶有抗藥性的各類頑固‘敵人’。”周明國說,僅在近3年,團隊在病害發生*為嚴重的10個省市推廣肌球蛋白抑制劑系列產品,防控小麥赤霉病和水稻惡苗病達9000多萬畝,減少用藥4650噸,減損糧食340萬噸,降低麥粒真菌毒素含量85%,保證了糧食品質,減少經濟損失220多億元。
周明國表示,團隊科研攻關項目一直瞄準著關系國計民生的糧食安全問題,科研工作者就應該肩負使命和擔當,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為國家服務,為經濟服務,為生產服務。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