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古詩詞中所描寫的田園風光令人神往,但時至今日,裊裊炊煙或許已經成為農村綠色發展的一大痛點。
“我國農村能源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清潔能源普及率不斷上升,電力基礎設施漸趨完善。但農村地區還存在一系列用能問題亟待解決。”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廖華坦言。
經過40多年的發展,我國農村已從根本上改變了長久以來以柴草和煤炭為*主導的能源消費格局,而歷經三次大規模的農村電網建設和改造工程后,農戶的通電率基本達到了*。
但與此同時,在農村地區,柴草和煤炭等傳統固體能源仍被廣泛應用于炊事和取暖。有數據測算,2016年農村生活用傳統固體生物質能約為1.3億噸標準煤,約占全部生活用能量的一半。北方地區農村取暖用散燒煤接近2億噸標準煤,大多數農戶還在使用火炕、柴灶、爐子或土暖氣來供暖,清潔取暖率不足15%。
“我國農村地區傳統能源與現代能源并存、清潔能源普及率高與使用量低并存、能源設施建設投入多與營運維護投入少并存、室內空氣污染嚴重與防范認識不到位并存。”廖華說。
廖華認為,這樣的用能結構造成了室內外空氣污染,破壞了農村人居環境,損害居民健康并加劇了全球氣候變暖。
以所謂“裊裊炊煙”的來源——煤炭、柴草等固體燃料為例,它們在爐灶中低效燃燒,會產生大量固體顆粒物、一氧化碳等污染物,散燒煤中甚至還含有氟、砷等有害物質,形成嚴重的室內空氣污染,大幅增加了農村居民、特別是新生兒和嬰幼兒患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
據世界衛生組織等機構和學者的測算,我國僅固體燃料炊事形成的室內污染而造成的過早死亡人口,就達到了80~150萬人/年,全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有32%歸因于家庭固體燃料燃燒。
另外,煤炭、柴草低效率燃燒也是室外大氣污染的重要來源,其中排放出的甲烷和煤煙顆粒物還是全球氣候變化的重大致因源之一。室外大氣污染造成的我國過早死亡人口約為110萬人/年,其中相當一部分歸因于家用固體燃料燃燒排放的污染物。
此外廖華還指出,農村婦女通常是炊事勞務的主要承擔者,兒童也經常參與部分炊事活動,因此這部分人群接觸的空氣污染濃度更高、污染暴露的時間更長、受到的健康危害更嚴重。
“未來農村居民生活用能將進一步往清潔化方向發展,但發展速度取決于主觀努力程度。”他建議,除了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以外,今后還要在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維護、明確中長期清潔取暖補貼辦法以引導預期、室內空氣污染防治教育等方面做出努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