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舉行了主題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聯組討論會,21名市政協委員踴躍建言獻策。針對委員的期許、建議,副市長盧彥現場回應:“要守好‘五個關鍵’,對農民服務到位,讓農民有更多獲得感,就是我們鄉村振興這篇文章要做的。”這場討論會還進行了網絡直播。
會場內,來自農業、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民盟、農工黨等不同界別的政協委員共聚一堂。委員們圍繞農村人才、衛生健康、特色小鎮、鄉村規劃、閑置農宅、生態保護等話題紛紛提出各自的建議。
市政協委員、農工黨北京市委常委周揚勝的建議,有數字、有事例、有對比、有方案,闡釋了對農村清潔能源取暖問題的關注,“建議保證持續的財政投入,讓農民用得舒心;清潔取暖設備故障要及時維修,讓農民用得放心。”對此,盧彥解釋說,目前北京市已有配套的補貼政策,山區農戶一個采暖季的開銷為3000元左右,平原地區開銷在2000元左右,同時也有相應的維修保障機制,確保取暖設備出現問題2小時內有回應,4小時內修理好。
市政協委員、延慶區發改委主任程大慶高高舉起自己的*,“搶”得一個發言機會,帶來了延慶山區百姓的心聲。他呼吁有關部門擴大生態涵養補償范圍,提高補償標準,在制定新政策時不要出現“狗熊掰棒子”的情況。盧彥回應說,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政府部門會把推進相關工作和農民增收結合起來考慮,就像程大慶委員呼吁的,不讓保護生態的人吃虧。“過去的退耕還林補償標準確實有些低了,我們調研的時候,也有百姓提出了這個問題。去年下半年市園林綠化等部門就啟動了退耕還林政策和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的銜接。”盧彥承諾,“絕不會出現您剛才擔心的‘狗熊掰棒子’的問題,這事兒咱政府不能干。”更重要的是,去年底北京市專門出臺了生態涵養區保護與發展的政策,對生態涵養區的轉移支付力度非常大。“守住生態底色,既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需要,是城市發展的需要,也是農民生活改善的需要。”
委員們的發言,讓盧彥很受感觸,他說,北京的鄉村振興在做好鄉村規劃的基礎上要守好“五個關鍵”。*關鍵是領導重視。第二關鍵是好支部,“就像老百姓說的,給錢給物不如給個好支部。”第三關鍵是農用地、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宅基地這“三塊地”改革。第四關鍵是人才帶動。盧彥注意到,現場發言的委員中,有5位委員都提到農村人才問題。他以延慶區圍繞冬奧會、世園會組織的10萬農民培訓工程為例,對內培訓農民,讓農民獲得更高收入,有延慶農民培訓后在滑雪場做教練,冬季月收入超過1萬元;對外引進人才,“密農人家”的孔博回鄉做電商,帶動農民銷售當地農產品,共同致富,“在這一過程中,政府部門也會考慮出臺相應的配套政策,讓這樣的人才呆得住、留得下來。”第五關鍵是農村民生,“在發揮農民主體作用的基礎上,社會各方共同推動,讓農民有更多的獲得感。”盧彥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