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徽省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力度,農村面貌煥然一新。不過,在整治的過程中,一些地方存在脫離農村實際的現象。建議鄉村規劃設計部門綜合考慮,做好規劃設計前的調研與論證工作,多了解、多尊重農民意愿,做到鄉村規劃設計的科學性、技術性、前瞻性,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避免重復建設造成的各種浪費,因地制宜,構建打造鄉村生態循環體系,使農村環境更優美更宜居。
土地流轉不可盲目
黃清田代表:當前,農村土地流轉存在盲目流轉的現象,有些經營戶以為流轉的土地規模越大,享受的政策紅利越多。然而,流轉后如何管理,產業怎么經營,卻沒有詳細的規劃。結果往往由于管理不善、經營混亂或資金鏈斷裂等原因,導致產業難以發展,大片土地拋荒。建議政府在土地流轉上把好入口關,綜合考察流轉者的產業發展規劃和經營管理能力,引導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度規模流轉,避免因土地拋荒造成損失。
鄉村旅游應有特色
范西真委員:發展旅游,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與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一個切實推手。現階段,安徽省一些地方在發展鄉村旅游時貪大求全,不考慮村情實際就紛紛上馬,效果并不理想,農民收入也沒有增加,當地的基礎設施也沒有得到太多改善。鄉村旅游要高質量發展,要開拓本地特色,*限度保持當地原生態的、傳統的風貌與生產生活方式,深度挖掘當地歷史、人文資源加以打造,避免走上“千村一面”的同質化發展模式,保證鄉村旅游實現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鄉村治理用好鄉賢
武敏委員:構建多元主體的鄉村治理體系,要發揮鄉賢的作用。建議在黨委和政府指導下,以村或鎮為單元,成立“鄉賢會”或“鄉賢志愿站”等現代鄉賢組織,選出帶頭人、制定章程、統籌協作,認真研究鄉賢回歸的內在機理,以“新鄉賢”的價值觀和鄉情親情吸引“鳳還巢”,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發揮“鄉賢”嘉言懿行、垂范鄉里、扶正壓邪、調解矛盾的“潤滑劑”“穩定器”作用,實現“共謀、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現代化格局。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