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的小索頓與其說是土生土長的西藏江孜人,倒不如說是半個內地人。滿載著祖輩的希望,從初中開始到大學畢業,他一直在內地大城市求學。按照父母想法,小索頓的人生軌跡應該是走出小小的江孜城,到大城市生活安家。但小索頓不這樣想。2009年大學一畢業,他就回到日喀則市郵政儲蓄銀行工作。
小索頓一直有個創業夢。2012年,他毅然辭去銀行工作返回江孜縣,在父親的糌粑作坊基礎上,創建了西藏格藏青稞食品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開始圓他的青稞夢。
回農村、做農業,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抓住西藏近年大力發展農牧特色產業的契機,小索頓把更多精力放在青稞產品研發上和產品銷售上。幾年來,公司相繼研發生產了豌豆糌粑、青稞餅干、青稞爆米花、營養粉等10余類產品,認證綠色食品4個,產品也從之前局限于江孜縣到現在在西藏建立8個銷售網點,進了超市、進了學校。
“現在公司規模是我父親經營時的4倍。”小索頓說。小公司由家庭式作坊變成了占地1萬平方米的廠區,生產規模達到1000噸,員工也由9人發展到40人,產品由單一生產糌粑到現在10多個系列,公司純利潤在去年達到168萬元。
在小索頓看來,西藏的青稞是一種文化。“水磨糌粑”是西藏糌粑生產的傳統技藝,具有生產噪音小,研磨溫度低等特點。而水磨技術也在他手上有了新花樣:通過不同的轉速和研磨度,磨制出粗細規格不一的青稞粉,作為不同青稞產品的制作原料。“這種青稞研磨粉粒較粗,用來做壓縮餅干;而這邊研磨細的做營養粉和全粉,一道生產線生產出不同規格的原材料。”指著一袋袋水磨青稞粉,他介紹道。
自己富了,更要想著父老鄉親。為方便鄉親們銷售青稞,他的公司不管白天黑夜、無論一車還是一袋,隨時收購。而且他的青稞收購價還要比市場價每斤貴2角錢,*一項,每年他就多支出三四十萬元的收購款,卻惠及周邊1400多戶農牧民。
在小索頓看來,解決一個工作崗位、實現現金增收對現在的貧困家庭來說不算難,而學會一門技術、改掉一些壞習慣才是脫貧的長久之計。之前有個別公司員工酗酒,在他的教育下,酗酒的毛病都改掉了。“酒戒了,心思就都放在工作上,人的精氣神明顯不一樣了。就業了,學到技術,實現人生價值,脫貧信心更堅定了。”據他介紹,在他公司工作的40名員工,已經有21個家庭實現了脫貧。
從爺爺做邊貿生意到父親的糌粑作坊,再到小索頓的青稞食品公司,時代在變,但雪域高原上的青稞芳香依舊,小索頓帶領父老鄉親創業致富的腳步正在向前。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