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上午,位于海南海口秀英區長流鎮長南村委會的綠海田園生態農業基地內,貧困戶李鴻海與村中另外幾名貧困戶在基地鐵皮石斛種植大棚內采收石斛花,管理大棚。72歲的李鴻海不僅入股了這個扶貧基地,而且還是基地雇用的保安,加上日常在基地打短工,每月收入6500元。
石斛、蘭花、蜂蜜、壅羊、土雞等這些在市場受熱捧的農產品,成為海口秀英區*扶貧發展的特色產業,從過去散種散養產業扶貧模式到如今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秀英區不斷拓寬產業扶貧模式,實現貧困戶產業組織化全覆蓋,以貧困戶入股參與產業發展來帶動整體脫貧致富,同時大力發展農村電商,解決過去優質農產品銷路難題,收到良好的幫扶效應。
特色取勝:引來致富“活水”
在永興鎮羅經村委會儒林村旁,一個面積達500多平方米的二層生態養羊棚內,分欄養殖著220只黑山羊。羅經村委會黃振步、吳淑森、余少卿等6戶貧困戶在政府的幫扶下,從*批13只黑山羊養殖起步,到如今發展到220只,還帶動了村里22戶貧困戶以政府扶貧資金入股。貧困戶僅扶貧資金入股,到年底每戶就有880元的分紅,以羊入股待銷售后分紅獲利更多;且貧困戶到合作社養殖打工,每天還有80元至100元的工資。
走進東山鎮馬坡村,在眾人品蔬菜種植合作社的基地里,辣椒掛滿枝頭,蒜苗長勢喜人。合作社負責人陳元弟介紹,合作社吸收了馬坡村5戶貧困戶入股,每人給予5畝“干股”,每畝干股每年能有4000元收入,5畝干股就有2萬元,如果貧困戶在合作社打工,*就有80元的收入,以此幫助貧困戶脫貧。在東山鎮東城村,由秀英區城鄉環境衛生督查所幫扶的25畝香芋南瓜種植基地內,一個個即將收獲的香芋南瓜隱藏在繁茂瓜葉下,一派豐收景象。
通過引入產業,秀英區實施資金跟著貧困戶走、貧困戶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產業項目走、產業項目跟著市場走的脫貧路徑,充分發揮產業龍頭的帶動作用,依托傳統產業特色,適時發展新型產業,為貧困戶拓展了長期穩定的增收渠道。
秀英區抓住產業關健,制訂“一戶一策”幫扶方案,做實產業脫貧。目前,全區形成了電商、種植養植等脫貧業態。同時,推進“公司/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引導有實力的公司參與扶貧攻堅,現已有8家企業、3家合作社和1家農家樂作為組織化產業扶貧合作單位,打造了石斛、蘭花、蜂蜜、壅羊等一批特色產業,共有467戶貧困戶加入組織化產業幫扶。
解決“賣難”:電商扶貧全覆蓋
“賣難”,曾經是農業產業發展的瓶頸。如何把特色農產品變成貧困戶脫貧致富的“金元寶”?秀英區將電商扶貧打造成脫貧攻堅的新引擎,依托生態產業優勢,將電子商務與農業產業體系有效對接,催生經濟新業態,永興荔枝、火山土雞蛋、石山黑豆、火山石斛等,成為互聯網銷售的“寵兒”。
“如今,賣番石榴再也不用運到集市上了,在村里不僅賣得快,還能賣出好價錢,多虧了電商的幫忙。”海南海口秀英區建檔立卡貧困戶陳樹木的番石榴園年產1.6萬斤,他將自家番石榴放在線上銷售,不到一個月接單2000余個,銷售額超8萬元。“接單、品控、打包、貼單、發貨,整個網絡銷售流程我都學會了。”陳樹木數著賣番石榴收入的鈔票,直夸電商銷售的好處。
海口秀英區于2017年5月在永興鎮率先成立了全省*鎮級電商扶貧中心、*扶貧愛心集市,填補了全市扶貧電商的空白。2018年升級打造了“秀英消費體驗館”,采用無人超市模式,24小時銷售扶貧產品。截至目前,永興電商扶貧中心在線上線下運營總額已超過1.51億元,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線上線下交易額超過830萬元。正在運營的112家網店中,年銷售額超過6萬的有40家,超過8萬元的有8家。
2018年海口秀英區完成長流鎮、西秀鎮和東山鎮3個鎮級電商服務站建設,形成了永興電商扶貧中心“1個中心+3個鎮級服務站”電商扶貧格局,電商扶貧已覆蓋全區有脫貧任務的4個鄉鎮。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