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近年來,長春市把秸稈禁燒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實施全面管控。據省衛星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秋冬季秸稈禁燒期以來,長春市實現了“不燃一把火,不冒一處煙,不留一片黑”,保持“零火點”。
在做好禁燒的同時,長春市積極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各地通過與生物質電廠、新能源企業簽訂秸稈收購利用合同,積極落實秸稈有機肥等項目,多途徑促進秸稈轉化利用。
未來應如何擴大秸稈的“再生”利用空間?這個話題引發了長春市政協委員、吉林農業大學信息技術學院院長李士軍的思考。他提出,可以通過科技助力、產業引領、對外輸出相關技術和產品,打造長春秸稈綜合利用品牌。
圍繞為秸稈找尋新出路,一些企業正展開積極嘗試。“我們在用秸稈生產生物質活性炭。”金福一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孫笑雨說,秸稈被連續送進炭化爐,終端是炭化成品周轉倉,秸稈炭粉直接從四個“龍頭”噴出、裝袋,再經過活化處理便成為生物質活性炭。秸稈碳化的技術和產品得到了市場認可。2018年,金福一公司在內蒙古、黑龍江兩地共銷售9臺設備,還與首鋼集團達成合作意向,計劃提供兩萬噸的活性炭,用于脫硫脫硝處理。
李士軍委員認為,這類企業的生產思路值得推廣借鑒。如今國家大力提倡秸稈綜合利用,用秸稈代替高成本的椰殼、果殼、木材等來制作生物質活性炭,既能消耗廢棄秸稈,又能節約成本。
“秸稈綜合利用前景非常廣闊。長春的秸稈資源豐富,但產業化程度比較低,現在迎來了將這一產業做大做強的好時機。”李士軍委員建議,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引導和扶持,通過科研開發,深入挖掘秸稈資源化高附加值產品線,比如秸稈造紙、秸稈建材等多元化產品,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完善秸稈綜合利用的產業鏈條,形成秸稈綜合利用新格局,推進農業現代化,實現綠色轉型發展。
秸稈綜合利用涉及科技、產業發展等多個方面,它是現代農業的一部分,也是現代農業走向高效、綠色環保方向的重要支撐。“充分發揮秸稈產業示范園作用,打造秸稈產業新集群。”市人大代表、秸稈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彭飛建議,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秸稈產業示范園,把園區建設成為秸稈資源多層級循環利用、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共贏的現代環保產業示范區。
加強科技攻關是解決秸稈綜合利用共性難題,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技術、裝備和工藝水平的源頭問題,“加強與國內相關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集中各自科研、人才優勢,整合資源,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的科技創新機制。共同探索秸稈綜合利用的新思想、新技術、新途徑,共同構建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的科技創新平臺,”彭飛代表建議,結合長春市實際情況,加快秸稈綜合利用中的科技對接和科技成果轉化,形成收集、運輸及秸稈五化利用為一體的秸稈綜合利用技術體系,為推動和促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長春發展貢獻力量。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