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南縣位于浙江省*南端,隸屬于溫州市,是浙江現存自然海岸線*多的縣域。這里因海而生、向海而興,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是這里發展的底氣。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深化,如何科學利用海洋,統籌做好綜合發展和生態保護,成為急待破解的現實課題。
近年來,蒼南深入踐行海上“兩山”理論,探索“人海和諧”新路徑,努力補齊海洋生態建設短板,取得了顯著成效。
“退圍還海”大漁灣
海面上竹竿林立、尼龍網上長滿紫菜……秋冬時節,蒼南縣大漁灣海面一派紫菜豐收景象。從小生活在大漁灣赤溪鎮下厝村的漁民林維市喜笑顏開,“如果大漁灣被圍墾造地了,這些紫菜也就沒有地方養殖了。”
林維市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在9年時間里,大漁灣圍墾工程兩度啟動,又兩度被叫停。
大漁灣位于蒼南沿海中部,是該縣*的海灣,可利用灘涂約31.37平方公里,環灣岸線長度約39公里。由于蒼南土地資源稀缺,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有人建議大漁灣實施圍墾,擴大發展空間,后因資金技術瓶頸未能如期實施。
2008年,該縣申報的《蒼南縣大漁灣高涂圍墾養殖用海規劃》獲得批復,規劃面積約2.48萬畝,圍堤總長約6543米,建成后有望新增建設用地上萬畝。
然而,隨著項目的推進,反對圍墾的意見逐漸增多。專家學者、黨政干部、人大代表多次呼吁放棄圍墾。
“從內心來講,我們是不希望圍墾的。”張貽聰自2012年任蒼南縣海洋與漁業局局長,出于保護海洋生態、發展養殖業、穩定漁區經濟等方面考慮,他多次在各種場合向有關領導及相關部門建議放棄圍填海,以保持大漁灣原有面貌。
張貽聰給筆者算了三筆賬。*筆是生態賬。圍墾填海勢必會對海灣的生態環境造成*性的破壞。圍墾后僅海洋生物就將損失近1900噸,百余種底棲生物將會消失,海水富營養化、出現赤潮的可能性將會增加。
第二筆是經濟賬。大漁灣干紫菜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六分之一,產值達10億元。圍墾之后,紫菜產區將隨之消失。
第三本是民意賬。灣區10多萬百姓世代靠海為生,對海灣充滿感情。加上近年來生態保護理念的增強,蒼南各方希望停圍留灣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在圍與不圍的反復糾結中,2017年初,該縣經審慎研究,主動放棄大漁灣圍墾工程,保留了大漁灣自然海灣的原生態。
“生態環境用之不覺、失之難復。”蒼南縣委書記黃榮定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這樣說,黨的十九大把綠色發展提到新高度,讓蒼南更加堅定了放棄圍墾的決心。
繪制藍色新海灣
如今,大漁灣圍墾工程已被“藍色海灣”項目取代。張貽聰說:“蒼南正打造浙南*美黃金海岸線,目前大漁灣海岸線整治修復工程也列入了《溫州國家海域綜合管理創新試點實施方案》,已著手前期準備。”
不久前,《蒼南縣“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實施方案》在杭州通過專家評審。據悉,該方案意在對蒼南大漁灣、漁寮灣、沿浦灣三大灣區進行整治修復,總體提升區域生態和景觀功能。
該方案還計劃對炎亭等岸線進行整治修復,總長約2400米,修復沙灘面積約35萬平方米,進一步打造龍港優質的城市健康漫步系統。實施藍碳增匯工程,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打造藍色經濟新業態。
方案規劃在沿浦灣海堤外側等區域建設紅樹林濕地公園以及空中景觀廊道、木質棧道、步道、觀景亭、觀光臺等景觀配套設施。同時推進實施“養殖池塘生態化改造工程”,整治灘涂、圍塘養殖區,建設綜合性海洋牧場,通過對灘涂養殖方式的改進,力求取得“增匯減排”的效益。
據悉,該方案擬總投資3.2億元,計劃在2020年底竣工。屆時,可有效改善大漁灣、沿浦灣等重點海灣的生態功能,修復受損的漁港、沙灘等珍貴資源,推進海洋牧場等增匯工程,為區域經濟發展和資源利用提供優良條件。
構筑“黃金海岸線”
“168黃金海岸線”是一條沿海公路,全長167.9公里。從規劃圖上看,“黃金海岸線”就像一條珍珠項鏈,串起了蒼南沿海的人文景觀。
據了解,“168黃金海岸線”一段一景,風格各異。龍港鎮至炎亭鎮約20公里路段總體設計風格力求大氣舒朗、簡潔有序;炎亭鎮至大漁鎮約42公里路段設計風格以生態質樸為主,以現代景區為依托,打造生態旅游觀光段;大漁鎮至赤溪鎮約45公里路段以沿途海灣、島嶼為依托,塑造休閑海灣觀光帶,開發海灣度假等項目;赤溪鎮至終點沿浦鎮約60.9公里路段以原生態鄉村為依托,塑造原鄉漁樵體驗段,開發對臺特色商品貿易中心等項目。
圍繞打造“中國東南沿海*美黃金海岸線景觀帶、中國東南沿海休閑度假旅游勝地”的目標,近年來蒼南先后吸引了“霧城旅游綜合體”、“金鄉歐樂灣海洋生態養生旅游區”、“赤溪棕櫚灣濱海旅游度假村”等一批濱海旅游項目,“黃金海岸”的雛形顯現。
撐起海洋生態“保護傘”,以改革除舊弊、闖新路,蒼南為沿海小城如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正在探索一條可鑒之路。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