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舟山市普陀遠洋漁業有限公司經過近一年的努力,近日,6艘“爛尾”8年的遠洋魷釣漁船華麗變身“歐盟版”,奔赴西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開展為期2年的魷釣作業。
這批船曾被閑置8年。從2010年10月開始,由于資金困難等諸多原因,這批在建漁船被迫停工,*終只完成了船體框架部分。在普陀遠洋漁業有限公司和浙江海融公司的共同努力下,農業農村部同意恢復這6艘遠洋漁船的《漁業船網工具指標批準書》,并完成了船只的歐盟標準化建造。
船只通過歐盟注冊,是漁獲物進入歐盟市場的綠色通道。為此,從圖紙設計、產品接觸面材料選擇、溫度控制,到基礎設施、衛生管理、加工運輸,公司都嚴格按照歐盟相關條款執行。“比如在材質使用上,以前用鐵做的,現在全部更新成了不銹鋼。”普陀遠洋漁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包舟力指著甲板上的船艙蓋、船舷兩邊的魚槽說,這樣能有效保證捕撈加工作業過程中對漁獲物的質量控制。“這些船只上生產的漁貨物被運送到舟山進行加工后,就會出現在歐盟國家市民的餐桌上。”
據悉,2016年初,舟山國家遠洋漁業基地與普陀區政府聯動,共筑共建普陀遠洋生產管理平臺,普陀遠洋漁業有限公司作為普陀重點遠洋漁業企業和全市遠洋漁業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在漁船涉外與安全生產管理、促進舟山市遠洋漁業企業全產業鏈生產要素整合等方面,充分發揮國有企業示范引領作用,著力打造現代化專業遠洋漁業船隊,推動舟山國家遠洋漁業基地提檔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經過兩年建設,普陀遠洋漁業有限公司遠洋捕撈船隊規模已從17艘發展到47艘,2017年捕撈總產量達到22000噸,總產值達到2.1億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